2010年1月19日 星期二

童話二(劉慧中創作)



在地平線無限延伸的虛擬幼兒間,兩個娃娃帶著空洞的眼神,彼此相互依偎,又彼此傷害,玩著既親暱又殘酷的遊戲,看似單純、無心機,其實充滿危險。 

兩幅畫就像是童話繪本的插圖,又像是連環畫一樣,運用看似小巧可愛、微美的物件塑造鬼魅的氣氛,一方面投射內心精神層面,另一方面影射現實中的狀況。童話之一:騎著木馬的孩子們快樂嬉戲著,穿著黑色禮服的娃娃將一身赤裸的孩子的心臟取出,暗示同儕間相互分享、共有秘密,彼此掏心掏肺,這也同時相應著若彼此若有嫌隙,也會留下同等的傷口,彼此攻堅對方。童話之二:沒穿衣服的孩子一手遮住穿著黑色禮服的同伴眼睛,一手掐住脖子,所謂朋友像一扇窗,開拓不同的視野,這是全然正面的嗎?有時候同儕就像是逼迫自己去看見社群間的殘酷。好比莊子所謂渾沌之寓言,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下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即純真如果觸及世間的容貌並且明白其醜陋後就會死亡。 兩幅畫都有共同的語彙及符號,像是黑色禮服還有無限延伸的白色世界都是暗諭死亡,毫無靈魂可言的空洞眼神質疑所謂人的精神價值及存在意義,擁有自我意識卻缺乏靈性,故以玩偶比擬為人。

從歷史還有中外文獻的角度來看,兒童被認為是無心機的、純真的,並且被讚美的,像是老子認為理想的人民要「復歸於嬰兒」那樣的純樸和天真;孟子說偉大的人格者是「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所謂「赤子之心」,就是純真、善良與正義;英國浪漫詩人布雷克更認為「兒童是成人的先知」,他要在有生之年永懷像兒童那樣的雀躍之心和純真之情。而我相信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時光莫過於童年,幻想過著童話故事的生活,童話般的敘事手法象徵著表面看似美好的一切,而暗藏著各種情感糾葛,其中不乏存在著不完美和不愉快的層面。就好比大人總是將最美好的一切灌輸給孩童並盡力的保護其不受外界污染,而真正踏進所謂世間就和父母所灌輸的美好價值全然不同了。兒童缺少和環境互動的經驗,尤其缺少負面的經驗,這些都構成了「無知」,但很快的就會在被傷害以及與人的接觸中學習社會化成為有知,同時也就失去原本的樣貌。我所繪的孩童不全然天真,也不完全邪惡,他們已多少接受社會化並從事社會化的合理行為。

不管是羨慕或懷念小時後的生活,或是反省虛偽的、黑暗的現實社會縮影(孩童或著青少年的生態),以上都是「童話」所想表達的。

1 則留言:

joyce蓮 提到...

你的創作以兒童外型
傳達成人多變難測之心
反差並置 具有詭異 冷眼旁觀效果
童年是不可逆的記憶感受
回溯生命初始印記
即是面對生命本質的反思
我喜歡這個主題

童話故事從來就不是單純寫給小孩
它包含許多象徵與寓言
快樂王子代表犧牲與救贖
灰姑娘象徵苦難與拯救
真實世界本來就不完美
但因有了故事的神奇魔杖
讓心靈世界得以懷抱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