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9日 星期二

David Hockney創作風格與我作品的關聯(李亞創作)


David Hockney

David Hockney是一位英國藝術家.設計師和版畫家,1937年生於英國。Hockney的繪畫一直重視具體形象,而且這些形象直接攝取于福利社會中人們的衣食住行方面,如生活起居的室內,家族親戚與朋友,這些人的生活細節與情緒變化。Hockney認為藝術代表分享:"What an artist is trying to do for people is bring them closer to something, because of course art is about sharing: you wouldn't be an artist unless you wanted to share an experience, a thought."   

    現代畫壇很長時間為抽象藝術所統治,近20年來在繪畫中又呼喚形象,追求可感性,於是有了新具象派。霍克尼早年追隨漢密爾頓發展波普藝術,60年代波普藝術在美國為全盛時期。他們的特點是以人們衣食住行的日用品為繪畫物件,採用實物拼貼、環境設計的方法,物象是精細的、變形的,具有廣告設計的性質,畫面顯示為冷漠超然的風格。數十年中霍克尼繪畫都吸取這種波普藝術的特點,又創造性地融入他的繪畫之中。他的畫寫實中略帶變形,既有精細的照相寫實,又有變形誇張的拼合,那種人與存在,人與社會細微奧妙的變化深藏在他的作品之中,而那些傑作都是以美國生活為題材。在他漫長的藝術生涯中,繪畫、攝影、設計等諸多藝術領域都有著傑出的成就。在加州與倫敦的工作及各地遊玩的過程中,Hockney把注意力放在人物以及周遭環境上。他以父母及朋友為主角所畫的肖像特別強調各個人物的特色。80年代,他在攝影與劇場設計上下了相當大的功夫,創造性地將照片拼貼成一幅幅畫作,這種獨特技藝發展成為一種新的攝影藝術形式,被眾人稱之為「霍克尼式」。   

就繪畫類作品的外在形式而言,我以壓克力顏料為主要的創作媒材,以線條、幾何塊面堆疊的方式構築畫面,並且以「系列作」為作品的形式,透過作品之間的連結性和相對關係,環繞並勾勒主題。

 在我的生活中,經驗數位電腦程式對於畫面運算的工整與手繪風格的差異,所以我的作品中,使用平塗和肌理筆觸兩種手法,以及漸層的色塊,突顯空間中的邊線結構。而David Hockney在他的作品中用了相似的手法表現前後的空間關係和光影的變化,例如在作品《The Bigger Splash》中,背景幾何形式的建築形象、跳水板和水花之間強烈的對比。而在構圖手法和對於物體的簡化的也成為了要達到主題的明確性而行程的一種模式。我認為我們的視覺不應該只是機械式的封存在片段的框架中,因此我在作品中嘗試將畫面用更抽象的方式拼貼、堆疊,在另一層的意義上將時間性與空間的關係重新詮釋。

 

我在作品中運用半透明流動性的筆觸和厚重的色塊堆砌平日我們透過相機景框中所見,這種視覺經驗來自我的自身環境的累積,透過身體繪畫的動作在畫面上呈現,不僅是只有照片中經過某個時空的殘破片段畫面,還有顏料本身以及我自己的意念投射。「半透明」是界於有色與無色之間的模糊,我企圖以這樣的模糊表達我們無法掌握,只能用其他感官察覺的「時間性」,而如此不確定、流動,時而失焦的狀態在我身處的時空經常出現,進而影響我的生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