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解開Rene Magritte的六個心理學密碼(尤思涵_醫學系)


前言
    超現實主義畫家Rene Magritte的作品時常在令人玩味的圖像和符號語言中隱藏深刻的省思和批判。實與虛的扭曲、真與假的破碎、是與否的解構,Rene Magritte的作品不僅打破了畫作平面二維的沉默,更撼動了我們對世界認知的根基。以下試從六個心理學學派來解開Rene Magritte作品與靈魂中的「超現實」。
()打破感官知覺的組織法則:Rene Magritte畫中的「知覺心理學」
    知覺心理學重視的是人腦對於外界刺激的看法與理解,知覺使我們能夠對外界的感覺訊息進行系統化的組織與詮釋。Rene Magritte的繪畫手法時常打破知覺心理學中歸納的組織法則,帶給觀者不同的衝擊式感官體驗。
在《The Giantess》中,Rene Magritte利用違反空間知覺法則的手法,創造觀者視覺上的空間衝擊。空間知覺法則中提到,人的知覺會自然覺得遠的事物較小,近的事物較大,而在《The Giantess中,遠與近的知覺距離衡量似乎被扭曲,離觀者較近的黑衣男子被縮小,而中央的女體被放大,使我們產生這到底是距離的錯覺,抑或是悖離真實的發想?
The Giantess
知覺心理學派中的格式塔學派提出了知覺組織的規律,解釋知覺如何把各個元素整合為一個整體。而Rene Magritte的畫作《The Blank Check》中即是打破了知覺組織的「相似性」和「恆常性」「相似性」是指我們習慣將外表或實際性質相似的東西歸納為一類,而和其他不相似的物體分離,如圖一,我們會直覺地將白色的四區塊和中央的黑色十字架分離。同樣在《The Blank Check》中,我們的視覺習慣將深色的樹木歸成一類,騎馬的人為一類,但是Rene Magritte卻將這兩區塊作了重疊與拼貼,做成我們知覺「恆常性」的破壞,即在感官刺激的不斷變化下,我們對同一事物保持相當程度穩定性和既有印象的法則被解構。


圖一
另外一個Rene Magritte的施展知覺密碼的手法是造成觀者的「視覺失衡」,即當我們視覺接受到的訊息與期望不相符合時所產生的緊張心理狀態。這個概念與前頁所介紹在社會心理學上的認知失衡是相同的,視覺失衡其實就是認知失衡的一種,只是在這裡我們更強調視覺經驗的失衡所帶來的影響。像是《Not to be Reproduced》中,我們對於男人在鏡中正面呈像的期待不被達成,造成了我們在知覺上的衝擊,不過誰說那一定是面鏡子呢?

Not to be Reproduced
 ()解構表面世界的新詮釋:Rene Magritte畫中的「認知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們對於認知和行為背後的心智處理方式,包含了人類的推理、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ne Magritte畫作中許多的意象就像是考驗觀者對於既定認知的轉動、解構和創造,尤其注重在認知的轉換和連結。
看到《Perspective: Madame Recamier by David中的躺椅,我們的認知圖像裡總會想到躺椅上的人,但是Rene Magritte卻把它換成了帶有人彎著腰的形像的棺材意象,考驗我們對於既定觀點的意義延伸,躺椅上躺著的可以是人,尤其是活著的人,棺材裡躺著的也可以是人,尤指死亡的人,那麼把人的實體抽離,躺椅與棺材就好像是人之於生與死的兩種乘載。
Perspective: Madame Recamier by David
在《Time Transfixed》中,Rene Magritte把壁爐和火車兩者冒煙的意象相結合;冒煙的火車像是從山洞中駛出,而壁爐的炊煙就像是直接來自火車頭。Rene Magritte丟給觀者一個認知的省思:超越表面圖像的衝突,找到意義層面的連接與呼應。

 Time Transfixed

()意識與潛意識的交融與反動Rene Magritte畫中的「動力心理學」
    弗洛伊德的心理動力學理論對於超現實主義有很大的影響與啟發。他把人看作是由內部和外部力量組成的一個復雜網路所推動的,並承認了人的天性並不是永遠理性的,行為可能被不在意識範圍內的動機所驅使,而人們總是嘗試解決個人需要和社會要求之間的衝突。Rene Magritte的畫作裡總是充滿心理動力學派中的衝突:本我與超我、意識與潛意識。
以這幅充滿視覺衝擊和爭議《Rape》為例,Rene Magritte批判了人類視覺的習慣理性和隱藏在內心深層的原始慾望。本我對於女體形象的欲望和超我欲符合社會期待的人臉意像互相衝突,產生了這幅引人深省的作品,就如同意識和潛意識之間互相的拉扯與反動,其中心靈掙扎奮鬥的痕跡就成了這幅Rape》。
   
Rape
()童年經驗裡的最藝術的哀愁:Rene Magritte畫中的「發展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研究的是人類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其發展過程中的心理轉變,最主要著重於兒童的心理發展過程和發展危機。Rene Magritte十四歲的時候,一直都有自殺傾向的母親投河身亡,這個打擊使他變成一個個性焦慮不安、悲觀、憂鬱、叛逆而反社會的少年;而這個童年發展過程的創傷在他的品中留下了許多令人不勝唏噓的痕跡。

The Lovers II                   The Menaced Assassin
Rene Magritte的母親體被發現時,臉上蓋著裙子的下襬,這樣的形象在Rene Magritte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震撼,並強烈地展現在畫作中。《The Lovers II》和《The Menaced Assassin》中蓋著白布的人臉形象或屍體都反映了Rene Magritte在同年發展過程中的創痛,這也是發展心理學家長久以來在童年經歷與日後人格養成兩者關係的研究過程中極力分析、歸納與治療的重點。而在《The Lovers II》的白布下,除了是童年的陰影之外,理應表現的情感也頓時變得模糊、迷離而不可測,它掩飾了重要的表情,就如同把熱情溫暖的情感硬生生抽離一般的矛盾。
除了白布的意象之外,破碎的女體也是Rene Magritte畫中的童年創傷表徵,可見成長歷程中對於失去母親的深刻感受已經不知不覺從心靈滲透到畫筆,再從筆觸中蔓延到觀者心中。


()對中產社會最深色的咆哮:Rene Magritte畫中的「社會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的內涵是以社會中的人與人互動及人和團體互動之層次為面向,研究人際中的心理與其相對應之行為。Rene Magritte的畫作隱含最多社會面向的或許是他對中產階級的批判與反思,最經典的意像就是帶著象徵中產階級黑帽的男子。
  
Gonconda               homesickness      Presence of Mind
在《Gonconda》和Presence of Mind中,Rene Magritte將相當不合常理的幻想畫得異常冷靜,似乎對畫中的美麗想像不帶有溫度;從天而降的黑帽男子抽離人類天生豐富的表情與肢體動作,冷冰冰地、像雨滴般地垂直落下;另一個黑帽男子被擺在巨大的鳥和魚中間,好像就是屬於跟它們同一類一般地尖銳或冷血,在藍色陰鬱的筆調內,他同樣也被抽離了人類的溫度,這些就好像Rene Magritte對中產階級資本主義的無情批判。而《homesickness》中,似乎就畫出了中產階級男子的心聲:象徵勝利、光榮的獅子帶著金色的光輝與長著陰暗黑色翅膀、想要逃離的男子形成了一個對比,好像在訴說著中產階級光亮表面下的悲哀和惋惜。Rene Magritte打破社會心理學中的「服從」、「從眾」,用批判的眼光繪出大眾眼中習以為正向、正確、亮麗的事情,是一種批判,也是一種真實的發聲。
()什麼是真實?桶中之腦的批判藝術:Rene Magritte畫中的「哲學心理學」
    「桶中之腦」是哲學家希拉蕊普特南在《理性、真理和歷史》一書中提出的概念:他假設將我們的大腦放入一個裝有營養液的桶內,並用超級電腦連接腦的神經末梢,以傳遞各種訊息進入大腦,所以大腦所感知、知覺、體驗、理解的世界其實都是電腦製造出的一種幻覺。哲學家多年以來一直在思考什麼是「真實」,心理論、物理論、身心二元論等都不斷提出對於真實的界定,或機械式、理性式物理感知,或心靈式、感受式的心理知覺;而知識論的各個不同派別也極力挑戰人們對於「知道」的認知與觀點:我們真的「知道」嗎?Rene Magritte的畫作往往都挑戰了人們在真實世界的體驗,然而我們又怎麼確定誰才是真實的?如果依照著桶中大腦的思路,一切既定的真實和心靈的想像不過都是意識或外界力量的操縱,那它們應該都是真實嗎?或它們或許都不是真實。
    Rene Magritte有名的畫作《The Betrayal of Images》中就是挑戰人類對傳統真實認知的極限。物理論哲學家說,真實就是我們物理式、身體機械式感受到的真理:《The Betrayal of Images》中的煙斗形象透過視覺、經過大腦,物理式地告訴我們,那是一個煙斗。心理論哲學家說,真實是我們心靈的感受,我們不受制於物理的框架,我們有更多無法用理論解釋的情感:《The Betrayal of Images》中的文字告訴我們,這不是一個煙斗,它只是承載著煙斗的意象,我們的心靈可以對它有更豐富的想像。Rene Magritte的畫總是像哲學家一樣,企圖提醒我們表面背後的思考和批判,不要以為我們真的「知道」什麼是「真實」。
The Betrayal of Images
總結:從Rene Magritte作品的元素看見Rene Magritte心理的世界
    Rene Magritte的畫作總是充滿著許多心理學的密碼,令人反覆玩味與省思,而除了這些總體來看的心理學意義之外,他的畫作中更有許多分散的細小元素,有著代表Rene Magritte作品的特性,更有總體象徵的意義。
()天空與延伸意象
    Rene Magritte畫中最大的特色是湛藍的天空,而這些天空總是配合著許多延伸的意象,像是提醒觀者打破思考的框架;下是下面四幅圖,一方面像是天際廣闊的意象蔓延到了畫者筆中,一方面又像畫者心中的無限寬廣容納了整個天空。
    
()黑暗的侷限與天藍的延伸
    Rene Magritte常把侷限的空間與廣闊的意象互換,挑戰觀者對於容量的既定規範:充滿天空圖像的眼眸、鳥身和窗戶,這些有著「視野」意義的圖像經過Rene Magritte無邊無際的想像,變得更遼闊而不可限量。
  
()失去表情與溫度的臉
    Rene Magritte對於人體的描摹除了失衡或破碎的女體、冷酷的中產階級男子之外,更多的是沒有表情、被遮掩的人臉,取而代之的是失去溫度的物體,令人有無窮的聯想。

()牢籠之鳥的束縛與解放
    Rene Magritte經常使用鳥、蛋、鳥籠的意象來批判社會中的束縛與解放之意義:被牢籠關住的是但卻不是鳥、人心的位置有著關住鳥的牢籠、畫家看著蛋卻畫出被平面束縛卻有著展翅形象的鳥,這些意象都像是一種對於人心束縛的諷刺與嘲弄。
   
Rene Magritte的繪畫總是需要人們對於既定形象與認知的解構與重新建構,就像下面兩幅圖一樣;用六個心理學密碼與元素去發現Rene Magritte心靈中「真實」的世界,超現實或許也是一種現實。
   
參考書目
(1)楊文玄(86)超現實主義 = Surrealisme。縱橫文化。
(2) VeneziaMike(2002)Rene MagritteChildren's Press
(3)陳皎眉(2009)心理學。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未來主義與汽車發展之關係(陳宏宇)


一.  前言
    未來主義崇尚著噪音與動力,在汽車發明不久後影響世界。未來主義的作品充滿線條的美感,給人滿有能量和速度的感覺。在追求速度的車子上,設計者不斷追求卓越的過程中,完完全全展現出未來主義的內函在其車身上,有些更融合其他不一樣的元素在內,使每一輛車都看起來像是件藝術品,接下來的內容中,將會看到一台房車的演進和數台跑車多元風格的設計。

二.  車體的演進
    雖然車體形狀的改變,不完全是受到未來主義的影響,也是因科學測量後,為了降低空氣阻力所做的改變,但我覺得如果少了未來主義,車體就不會那麼類似的演進。以下三張圖,分別是HondaAccord車型的第一、第五及第八代車型,當中完完全全顯露出設師追求未來主義,一代比一代更飽滿有力的氛圍。
1976-1981第一代
 
 


文字方塊: 圖一第一代的車型外觀非常方正,圓形的頭燈在其中相當顯眼,引擎蓋上有三條紋路,營造出速度感。


1993-1997 第五代
 

 


第五代雖然車體依舊有稜有角,但比起第一代車型更為和諧,水箱蓋改為線條狀讓人比較不會有沉重的感覺,頭燈也規矩的鑲嵌在前,減少前代的突兀感。
2008-至今  第八代
 
 



文字方塊: 圖三第八代車型幾乎沒有稜角,車體是流線型,引擎蓋和門板,天花板微微的凸起帶給人飽滿的感覺,使整台車看起來充滿能量,頭燈也稍微向後拉,使整台車給人一體成型的感覺,即便是靜止也像在奔馳,營造出速度感和力量的美感。
三.  概念車的設計
    概念車皆是各家廠牌所推出最先進、最前衛、最能代表造車工藝的技術與科技發展的設計,也決定了其公司之後車型的設計理念。概念車雖然不一定會量產,但其天馬行空、跨時代的想像,不會被當代工業技術所限制,能完全表達設計師完全的靈感,每次總能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A.      Maybach Exelero (2005) 


Maybach是間百年德國超豪華汽車品牌,此台概念車Exelero融合古典與未來,以誇張的車身比例營造出強烈的速度感。 

B.      Saab AeroX(2006)
Saab-Aero_X_Concept_2006_photo_09.jpg此款車以戰鬥機為藍圖所設計,駕駛艙內用不少LED光源點綴,使內裝充滿未來感,並且秉持未來主義的精神,車身上留有線條,展現出力的美感。


C.     
BMW 328 Hommage(2011)
此車是為了紀念BMW 328(右圖左車)推出75周年所設計出的概念紀念車款,前衛的設計融合了經典復古的造型,車身側面簡約的線條,彷彿一切均是為了空氣動力而生一樣,誇張的上揚裙邊讓它具備了更強的視覺衝擊。與張揚的側身線條相比,復古韻味強烈的輪圈造型給人一種低限主義般,單純、重複的美感。

此車內裝設計也耐人尋味,以線條延伸的感覺佈滿整個駕駛艙縱使方向盤是以復古的感覺去設計,整體還是流露出相當未來的科技感。控制台的部分,按鍵非常少,還用了2iphone顯示需要的資訊,表現出極簡風,給人簡約、高貴的感覺。 



四.  結語
    汽車是工業的表像,未來主義在當中表露無遺,當19世紀末汽車被發明時,汽車純粹只是交通工具,20世紀初,未來主義的出現、科技的進步,都使車子的外型漸受重視,成為展現工業實力的藝術品,未來主義持續帶領汽車進化,設計者不約而同的都把誇張的線條融入當中,使車子越來越動感,即使車子停住,也要散發出蓄勢待發的力量感,絕不安分待在原地。21世紀不僅僅在追求速度,現在的汽車有越來越多的風格融入當中,不再只是一味的展現力量和速度,有些多了柔和的原素,有些則展現出簡約的美感;隨著環保議題受重視,節能的巧思在車上也可以看見,像是讓車身更流線型降低風阻、捨棄傳統大又笨重的大燈,改採結能高亮度的小LED燈以各種形狀擺飾,都散發出多種不同藝術的氛圍。


五.  心得
「這世界的壯麗因著新的速度之美而益加豐盈。」
1909年義大利詩人馬里內蒂(F.T.Marinetti 1876-1944)發表『未來主義宣言』

    在得知要報告的幾天後,無意間看到幾台外型酷炫的跑車,突然腦中閃過了課堂中講過的未來主義,喜歡看跑車的我就很熱血了決定要寫一篇跟車子有關的報告,也很直言的就斷定汽車的大致設計走向一直在追求著未來主義,誰知道圖書館和網路上有關這類的設計相當稀少,汽車的文章不外乎是寫馬力多少、速度多快,鮮少有人提到秉持著什麼理念設計的,所以我只好就憑自己的眼睛跟想法自己寫出這篇報告,第一次整篇報告用手打出來,用自己的感覺去寫出車子的賞析,雖然沒有辦法做出很精闢的解析,但我找到了做報告的熱情,在找資料的時候總會有「哇~原來是這樣」的聲音出現。


.參考資料
A.參考書目
1. 張海燕譯,《汽車未來趨勢》,全華出版,2009
2.李硯祖著,《造型藝術欣賞》,五南出版,2002
3.Stephen Little 吳妍蓉譯,《西洋藝術流派事典》,果實出版,2005
4.柳鳴九主編,《魔幻現實主義 未來主義 超現實主義》,淑馨出版,1990
B.參考網站
1.〈前進未來飆革命---未來主義(Futurism)
2.一些概念車的介紹
C.圖片來源
1.HONDA: http://www.honda-taiwan.com.tw/        (圖一~圖三)
2.Maybach: http://exelerocar.com/                 (圖四~圖六)
3.NetCarShow.com(汽車桌布網站): http://www.netcarshow.com/  (圖七~圖十)

明和電機-KUSO的搞怪藝術(林佳翰)

    第一次耳聞「明和電機」這個名字,大約是在一年前,一堂互動設計與媒體設計的課。在課堂上,老師提到明和電機的許多具有互動性的搞怪藝術作品,因為當時的課程有上到關於類比訊號的互動,所以就提到了明和電機的「Tsukuba Music」,一種類比機器的演奏方式。那時看了些許明和電機的演奏影片,真的非常令我難忘與驚奇,因為我真的沒有想到,原來音樂可以這樣玩,看似普遍的機器,經過明和電機的巧手與創意,利用一些木板、鐵片接上電路,就可以讓物體發聲,真是不可思議!當下我真的很佩服他們的創意與大膽的創新,而他們另類KUSO搞怪的演出也讓我印象深刻。



相信第一次聽到明和電機這個名稱的人,直覺上就會聯想到似乎又是一個生產工業化下的產物,這樣的名稱不免讓人誤以為真的是一家電機公司,但出乎意料之外,這是一個表演藝術團體的名稱。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為什麼表演藝術團體會跟電機這個工業化的稱呼扯上關係呢?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上網查了一些有關明和電機的相關資料,才知道原來他們之前真的是在做電機產業,只是後來因為不景氣而面臨倒閉,後來經過土佐社長的巧手讓公司轉型,把電機相關機械改造,並發明成各種趣味的玩具商品、另類發聲樂器等。這位充滿創意點子的社長,把危機化為轉機,不但使公司另創一片天,也使原本外表冰冷的機械,變的更人性化、更平易近人,讓我們打破傳統藝術的觀點,以另一種角度欣賞藝術。

明和電機的藝術表演方式,是以自行研發製造的機器當作樂器,來進行音樂的表演形式,這些機器五花八門得讓人眼花撩亂,看到他們拿出這些機器時,一定會有「這是什麼?這真的可以演奏音樂嗎?」這類的疑惑從心底探出。作品中有長得像弓箭的敲擊琴-雙鋸弓、手部控制節奏穿在腳上的敲擊鞋-踢躂、看似像飛行器其實是個以木魚為出發點的敲擊器-響指木魚等,太多看似荒繆和不可思議的機器,出現在他們的音樂表演藝術中。

此外,明和電機獨一無二的藍色團服,原本是普遍存在於各個工廠的工作制服,之後卻變成了最能代表他們的工作服。透過一致的工作服裝,讓觀眾感覺他們確實是一家有制度、有產品、有服務的「電機」公司。產品是他們所發明的搞怪機器,而透過整齊的藍色制服和無厘頭的風格,賦予觀眾新形態的音樂表演服務,打破了以往工匠們只要求機械之功能性的限制,他們結合了數位動態藝術,有些作品甚至還有樂器的功能,可以彈奏、與觀眾互動。除了表演之外,也有自製產品的販售,像是可愛的音樂玩具、出版書籍圖解玩具的設計原理和機制、表演時所穿的藍色工廠制服、表演的CD專輯等。這個獨特的「電機工廠」,儼然成為一個另類的工廠模式,有別於傳統的藝術表演團體,發揮他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創造出許多令人瞠目結舌的作品與表演形式(參考自《明和電機.搞怪=機器》山口勝弘+篠田守男+小松崎拓男+畠中實 著,2004/蔡欣穎 譯,2007)。

說穿了明和電機的最大特色就是搞怪。他們獨樹一格的表演方式,實在是既特別又另類。因為他們所製造奇形怪狀的機械,是可以操作演奏音樂的,每次在YouTube上觀看他們演出的影片,看到社長大人認真的演奏那些看似滑稽的樂器,結合無厘頭的搞笑方式,真的很吸引充滿好奇心的我。而明和電機在自己的作品介紹當中,最常提到的詞就是「沒有意義的機器」或是「愚蠢可笑的機器」,只要瀏覽過他們所製造過的東西,就會發現似乎「無意義的設計」占了大半,但是這類的產品卻有讓人發笑、使人愉快的作用。此外,除了表演機器外,他們所推出的玩具商品系列,也延續著這種無用但使人發笑的KUSO創意。

說到底像明和電機這樣的KUSO表演、所創作出的無厘頭產品,算是藝術的一種嗎?依據陳麗秋對於「數位藝術一詞的解釋:「所謂『數位藝術』的創作,是指經過數位化的過程方法、手段產生的藝術創作,稱為數位藝術。而將傳統形式的藝術創作以數位化的手段或工具作各種方法的呈現稱為藝術數位化,因此凡創作時以數位化手段製作或製作時以傳統形式創作之後再加以數位化加工所產生的藝術作品皆可稱為數位藝術」(引自陳麗秋,2001)。並且,依據Robert Atkins在《Art Speak》書中對於「科技藝術」的定義為:「科技藝術並不是一項運動;它是運用複雜的科技,包括:電腦、雷射、全息圖(Holograms,即全像攝影)、影印、傳真機、衛星傳送等來創作的當代藝術。……它可以探索與科技有關的題材,或只是運用一種特定科技來協助意念的傳達,就如同畫家可能為了想要的畫面效果選用壓克力顏料而不是油畫顏料來作畫」(引自《藝術開講》Robert Atkins 著,1996)。

我認為明和電機所表現的就是科技、數位、藝術的結合。從藝術史料中可以發現,科技與藝術的接觸從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就可以看見端倪,當時像是達文西等人的繪畫,就是結合了解剖、醫學、色彩學等科學的作品;十九世紀攝影術的發明,引起了藝術家對於時間、空間、速度等元素的關注;二十世紀初期,未來主義、包浩斯等紛紛在速度、時間、空間、機械方面進行創作實驗;二十世紀中葉後,科技的發展不但帶來更便利的生活,同時也為藝術家帶來新的創作素材;現今藝術創作因為科技與新媒體的加入,展開出不同於以往的表現型態,讓藝術逐漸脫離傳統的界定範圍(參考自《台灣當代美術大系.媒材篇:科技與數位藝術》吳垠慧 著,2003)。由此可知,藝術與科技其實是相輔相成,非截然二分。因此,科學技術的發現與發明,是科學家賴以探知世界的憑藉,也是藝術家可以用來表現創作的重要素材。科技與藝術的連結,創造出觀看世界的不同方式,也破除了一般認知中,科學的理性與藝術的感性互不相干的迷思。明和電機可以被視為科技藝術,也是數位藝術的一種,因為他們以電腦科技藝術為出發點,轉變成動態藝術與表演的結合,他們賦予傳統用於製造的機械一些藝術元素,使現代科技與藝術領域互相滲透,開拓出另一扇審美視窗。

而言之,像明和電機這類的團體,我認為不一定要一味的去定義他們所具有的藝術元素。他們的團名完全無法令人聯想到藝術家、他們所謂的作品當然也不像大家所熟悉的藝術品、他們的團服有別於大部分藝術家會排斥與一般人雷同的服裝或造型,取而代之的是普遍可見的工廠員工制服。他們的作品所存在的幽默與搞笑因素,使他們相較於其他藝術家,更容易使人親近,他們的表演有趣、具親和力、平易近人。有了這些元素,明和電機所要表達的作品到底是不是所謂的「藝術」其實都不重要了,因為這類產品就是好玩、有趣,無用但是卻給予我們很大的快樂,所以娛樂也算是一個實質用處,這些其實就足夠了。

在最近這一兩個月中,我得知今年文建會辦的「2011年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旗艦計畫」,會邀請自己所熟悉的明和電機來台灣演出《一百伏特的紐》,當時聽到這個消息時真的很興奮,很高興可以在台灣再次聽到他們的名字,也很希望可以去現場觀看,親自體驗現場氣氛、親眼目睹這些稀奇古怪的「機械」,可惜因為票價不是很便宜,所以還不會賺錢的我只能在YouTube上觀看影片來過過乾癮,自行想像現場看到這些樂器演奏的震撼感,實在是有點可惜,缺少親眼目睹的那種臨場感。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可以看到他們幽默精湛的演出。

參考書籍與網站


【書籍】

明和電機 搞怪=機器
山口勝弘+篠田守男+小松崎拓男+畠中實/著,蔡欣穎/ 2007/11/01   ISBN9789868333369)
【書籍】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 媒材篇:科技與數位藝術
(吳垠慧/著  2003/12/30   ISBN9570154330)



【書籍】

數位藝術概論:電腦時代之美學、創作及藝術
(葉謹睿/  2005/12/10   ISBN9867487672)
【書籍】
數位「美」學?:電腦時代的藝術創作及文化潮流剖析
(葉謹睿/  2008/05/19   ISBN9789867034861)

DM 】滲透.2011數位表演藝術節
【網站】文建會2011年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旗艦計畫http://www.2011penetration.net/index.htm
【網站】維基百科 - 明和電機
【網站】明和電機 官方網站
【網站】明和電機NOVMICHI SKTCH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