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9日 星期二

向布朗庫西致敬(林保瑋創作)

選用布朗庫希跟我的作品來比較康斯坦丁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ancusi1876~1957)被美術史家譽為現代主義雕塑的先驅,現代雕塑創始人之一。藝評家Gidney Geist指出:跨立于19世紀和20世紀的布朗庫西,以其作品證實他是一位屬于新紀元的現代藝術家,對現代藝術本身懷藏一種憧憬。他主張藝術即喜悅的信念,認為創造藝術應該表現喜悅的情愫。


布朗庫西是羅馬尼亞雕塑家,出生于克萊歐瓦小鎮。1920年在市加勒斯待美術學院學習雕塑。1904年到巴黎進入美術學院梅西耶(Mercie)教室,從1960年起進入羅丹工作室學雕塑,做羅丹的助理。接著,他加入了以藝評家阿波利奈爾為中心的藝術家朋友聚會,活躍于巴黎藝術圈。


1908年布朗庫西開始創作《吻》,成為這一時期最抽象的雕塑。之後創作的《睡著的繆斯女神》(1910年)、《新生》(1915年),成為完全非具象的抽象雕塑。他的作品以象征性的極端抽象與微妙的造型為特色,他關注自然的理想化形象,同時又能把真實中的鳥、魚、蛋和人體結構的本性表達出來。在材料上,他偏好采用大理石、木材、銅鑄,表現材質的生命與單純形態,通過磨光的精致處理技巧,展現石頭或青銅的優美造型曲線,風格像水一樣的清澈,無限純淨,被尊稱為徹底抽象與單純化的前衛雕塑代表人物。


布朗庫西說︰東西外表的形象並不真實,真實的是東西內在的本質。為了體會世界的本質,他一生只選擇少許主題,以不同材質去創作,圍繞著男女之吻、繆斯、鳥、公雞、柱子等主題,尤其是鳥的系列,最能顯示他與這個世界的關系,表達生命之飛翔。而他的《無止境的圓柱》,將地面累積能量的支柱推向一個無盡的空間,像他童年在羅馬尼亞鄉村听到關於世界之軸的傳說,那是——個可以支撐天空連接天地的支柱。 

 布朗庫西作品 空間的鳥 系列

      

此件作品為布朗庫西利用銅質材料作於1912年,藏於威尼斯古跟和美術館,利用造型的變化,企圖展現出鳥類飛行的動勢。

英國女雕塑家赫普沃斯,芭芭拉(Hepworth,Baba -ra,1903-1975)在1932年訪問過布朗庫西工作室記述︰「我在這個工作室裡所看到的每一件物品,它們本身都顯示出了在未完成的作品與完成了的作品之間的平衡性,以及所有一切形式所表現出來的人性,它們看來是如此真實。那安詳的,如大地一般的人頭或橢圓形魚的造形,飛翔的鳥,或者那木質的永恆之柱,都強調了形式與質料之間的完美的統一。」布朗庫西僅僅著眼於純粹的造型意義,將向上奮飛的鳥簡化成如同一個拉長了的驚嘆號,使之富於空虛永恆的意境。他在雕塑中建立了一種新的節奏,一種充滿內在活力的單純性和一種象徵示意的深度。他的單純的抽象形,始終介於原始生命意象與形而上的秩序之間,包蘊著活躍的生機和深長的哲學意味。

我的作品 翔

  

 以一個鳥類,像是天鵝的造型來表現展翅飛向天空的畫面,

他有著飽滿的、圓渾 的肚子,帶著滿滿的食物,

伸著他修長的脖子心滿意足的往天空飛去,

也暗喻著當我們充實了自我之後,提起行囊要準備

往下一個階段前進,過去的已成回憶, 

不容留戀只藏在心中,往下一個階段去吧!

去發現更多驚喜和接受接下來的考驗吧!
















和布朗庫西相同的是,我也試圖去表現鳥類飛翔的感覺和動勢,

也試圖去簡化物體的造型,不過不像布朗庫西處理的這麼純粹,

我也很贊同布朗庫西所說的"東西外表的形象並不真實,

真實的是東西內在的本質”,我也試圖在我的創作中去簡單化物體形體

去暗喻我想表達的意念。

  我的作品 合


   這是用收集來的板材黏接之後再雕刻成的作品,

是一個新的嘗試,所表現的紋路 和顏色,

與直接由原木雕刻的表現有著不同的趣味,

帶著些許的秩序和節奏感,  用較對稱的造型去模擬貝殼、

蚌殼的形體,表現一種穩定、不受干擾的狀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