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博物館莫過於英國的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而泰德美術館本來是座廢棄的發電廠而改建成新的現代館, 改建時依然保持原本的外觀,成為改建最少,而可利用的空間最大的新興藝術區。
而在泰德美術館中,其中令我十分喜愛的作品就是哥倫比亞雕塑家Doris Salcedo所製作的「暗語」(Shibboleth),而就是這件作品引起我對泰德美術館的注意。這件作品是在2007年的Turbine Hall特展 The Unilever Series,而Doris Salcedo受邀展出的。Doris Salcedo把泰德美術館大廳縱向切割出一條近200公尺長,深淺不一的裂縫,在視覺觀看上會覺得這裡似乎經歷過一場大地震,才會讓地板裂得如此深和長。其中讓我覺得有趣的應該是這件作品就像是泰德美術館的傷疤一樣,會永遠得烙印在那,除非是又再填滿水泥重新遮蓋起來,不然這件作品會永久的在那,而有趣的又是這些後續的故事,不一樣的動作,都繪延伸不一樣的故事。而在看到這件作品時讓我不禁好奇藝術家想傳達的訊息什麼,而在這件作品她背後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Doris Salcedo在這作品中「Shibboleth」這個詞是借用於聖經中的詞彙,用來表達西方世界長久以來的種族融合問題,且跟政治有著密切關係,而Doris Salcedo如此表達是因為這和她的成長背景有關。在她的國家動盪不安的政治局勢,是她創作這件作品的出發點。對她而言,任何一種藝術都與意識形態有關,其中和政治都有密切關係,而這道裂縫暗喻著社會、宗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Doris Salcedo在展示這件作品時也說到這裂痕它代表了邊界、移民經歷、隔離經歷。我覺得有趣的是Doris Salcedo在被問及裂縫最深處有多深, 她則利用哲學的觀點回應說:「沒有底,它就像人性一樣深不可測」。而Doris Salcedo這樣的觀點不只適用於西方國家,它其實是非常適用於這世界的每個國家的。
我認為「Shibboleth」這件作品讓泰德美術館更為完整,似乎這道裂痕是要美術館相互並存的。而這件作品如此的吸引我,其實有著許多原因,它打破我對博物館固有既定想法,也打破我對創作模式的一些觀念。讓我羨慕的是泰德美術館如尊重藝術家的創作不加以干涉,如果同樣一件作品在台灣創作,是否也得到如此的際遇呢?
而另一件吸引我目光的作品是 在2003年展出的「 Table & Four Chairs」,是由美國藝術家Robert Therrien所創造的一系列巨型作品。而這些高2.44米的桌子和2.64米高的椅子,真的很難不去引起注意,不免會有很多遐想。假如你來到一個陌生的空間,所有的東西都大了好幾吋,當下你會有什麼感覺呢?我好想親眼看看這件作品,好好體會那種莫名的衝突感。或許會感覺自己踏入巨人國,在觀看每一件事物時都要仰起頭來,適應這視覺上奇妙的變化,而在這樣的世界裡我們都顯得特別渺小。
「 Table & Four Chairs」這件作品,藉由尺寸的變化讓我們產生視覺上不一樣的衝擊,Robert Therrien為我們呈現出一個奇妙的世界。而在看到這件作品後,我又去收尋Robert Therrien過去的作品,去瞭解他創作上一些內容上的對話。我發現Robert Therrien在創作作品上大多使用簡單的生活物件當做藝術材料,像那些人們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會用到的東西,而人們對這些物質的外在形狀已經十分的熟悉,而Robert Therrien將其這些物品做出不一樣的變化,對於原本就熟悉的東西,被利用成不一樣放式呈現,對於此當然會十分吸引人的目光。像Robert Therrien在2007年時再也在泰德美術館展出「red room」,在一個空間中擺置大家平常都繪時用的的日常生活用品,並將其空間和生活用品全部都用成紅色,讓大家在觀看時不免俗的又會產生一些遐想。Robert Therrien利用他自己的作品為世界展現出了生活的另一面,所有這些作品都將與日常物品的概念緊密聯繫起來,讓我們去發現這其中的奧妙。
我之所以喜歡這件作品,是因為它充滿著無限的想像。在視覺上的刺激十分強烈,因為對於熟悉的物件變得如此陌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而透過作品,我可以感覺到Robert Therrien想傳達的訊息不僅只有視覺上的,表達出來讓我感覺世界是很大而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在觀看任何事物時,不能只用一種角度去觀看他,要懂得利用不同角度去理解。
在觀看許多作品中,我認為有一件作品更是能確切代表泰德現代美術館在當代藝術這一塊領域的地位,這個藝術品是達達主義藝術家杜象(Duchamp)作品噴泉「 Fountain」而這件作品在藝術史扮演著很重要的地位。當你第一次看到這件作品時,不免俗的會在心裡面想說哪個藝術家這麼搞笑,隨隨便便就把一個尿壺在上面簽個名把它當作品給展了,卻不知這件作品在藝術史上帶來的影響力有多麼巨大。這位堪稱最具影響力的當代觀念藝術家杜象(Duchamp),也有人把杜象歸類為立體派或是達達主義的先驅,但真的很難給他確切的定位,因為他跨足的領域十分的廣,很難只用一個派別去定位。他也是我最欣賞的藝術家之一,我認為在他身上擁有許多藝術家必須具備的特質,搞怪、瘋俇、出奇不意、這些有很多都是值得學習的。
當初Duchamp之所以創作這件作品是受邀於紐約的一個展覽會而創作的,他在一個現成品的小便池上簽了化名〝R. Mutt〞,然後送到會場參展,並且命名為"噴泉"。這個惡作劇的作品對於展覽的主辦人自然是極大的侮辱,所以整個展覽期間都沒有擺出來,目前現存的作品是杜象後來在1964年重新仿做的。雖然如此,他的這件作品卻成了他最舉世注目的作品之一,且被評定為最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作品。而杜象想要表達的是一個尋常的生活物品,一旦被賦予了"噴泉"這個名字,就脫離了單純的便池這個功能性的物件本身,而被賦予了新的意義。而這件作品提醒了所有藝術家關於藝術的表象世界與真實世界之間的差異,以藝術之名來進行另類思考。
這件作品的重性是非常值得去探討的,而它對觀念藝術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這件作品讓我們重新去發掘藝術存在於生活與生命中的目的與義意,且要懂得變換各種不同的視角來觀察世界,也讓我重新思考藝術品的所謂等位價值,而價位上的數字是否等同於這件藝術品應有的價值呢?
1 則留言:
感受到筆者對所挑選主題的感興程度,使讀者對更想繼續閱讀,意猶未盡。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