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色各樣的館藏或展覽
一開始選定這個博物館時,擔心關於這個主題的作品相較之下比較少數,會不會找不到什麼資料可看呢。我的疑慮在進入官方網頁後立刻就消除了,從開館至今,柏林同志博物館年年都有不少的展覽,少則四、五個多則近十個,而且與成立之初相比,的確有越來越活絡的趨勢。聽說供館方運作的所有資金都是從各方募集來的,我想其中一定也不乏許多同志朋友,肯定他們為了這些議題所做的努力,所以也出面給予資金上的協助。
首先注意到的是Don Whitman的作品〈友誼〉,這是一幅20世紀50年代的攝影作品,以這個年代的作品來說,比我原先想的的還更露骨了些,雖然也並不是多古老的作品,也許是耳聞太多以前的同志是多麼不平等,甚至同性戀被發現還要被處以死刑等等,看到這樣兩個男人直接赤裸著身體十指交扣,不知在當時展出時大眾的反應是什麼。
這張圖像帶給我的感覺其實很直接,在直接之中又有種哀傷的感覺,兩人緊緊握手,身體的側面碰觸在一起,但眼神完全不敢與對方相望,兩人還深深的低著頭,彷彿正在進行著一件見不得人的事情一般。作品的名稱取名〈友誼〉,但環繞在兩人周圍的氣氛分明超越了友誼,那種強烈的卻又不不可言說的情感充斥著整個畫面。
Martin von Ostrowski的作品在眾多圖片中給予我深刻的印象,他的作品乍看之下平凡無奇,在深色底的畫布上描繪一些人體的外輪廓,但一看簡介竟發現他是以精液為作畫媒介,據說作品不但有類似凡士林般透明發亮的效果,還帶有嗅覺上的感官刺激。我並不認為一談到同志就非得和性或是情慾扯上關係,不過用精液作畫這個想法倒也滿有趣的,藝術家在敘述中提到如果要完成一幅肖像畫,大約需要30~50次的射精產生出的精液,以這種媒介將藝術家的慾望轉變成一種工程式的產出,再運用在畫面上,我們在看這些作品時,好像也更能貼近他的身體感覺。
L-Project 是去年八月到十二月關於柏林女同志運動的展覽,我想L的意思指到就是Lesbian吧。連上L-Project的官網,斗大的像是宣傳海報的圖像和標語立刻出現在我面前,雖然都是些不可辨識的德文,不過看那些配色還有圖像,的確充滿抗爭的意味。大大的斧頭、關於女性性徵的描寫,像是要以一種恫赫的姿態宣示,女同志也是可以爭取到合法的平等。雖然展覽早已結束,網頁上卻似乎還在持續著一般有著大大小小資訊,很多關於女同志的資料都在網頁的目錄分類中,政治、社會、知識,應有盡有,還有CD或電影資訊等等。
這張圖片就是當時L-Project展覽期間所播放的電影畫面之一,雖然不是很清楚,我們還是可以依稀辨識圖片中正在有著親密舉動的其實是兩個女人,這些女同志的圖像和男同志相比,帶給觀者的又是滿不同的感覺。例如前一陣子在網路BBS站批踢踢實業坊掀起的一股論戰─甲西之戰,即是有關gay版(慣稱甲板)與sex版(慣稱西斯版)之間的衝突,由於一些同志到西斯版分享同性戀作愛的言論而引發板上鄉民的不適,所掀起的兩方對峙的局面。其中一項議題則是:那些不能接受男同志的人們,他們卻可能接受一些A片中女性做愛的畫面,甚至會覺得那很性感。我想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究竟是為什麼,對每個人來說其實也不太相同,只能說對男同志、女同志而言,彼此應該都有不同的方向要去努力,為了某天能得到一個真正平等的空間,還有不再帶有歧視的眼光。
2 則留言:
提到同志議題,
多數人會以感性的面向提出看法,
但此篇文章卻以理性客觀的角度
像是館藏特色、表現手法、創作概念、實踐歷程等等
看待同志文化,實屬難得
建議後續可以藉由
兩性面對情慾的差異進行多方辯證
探討男女同志、雙性戀、變性者的社會地位
將可增加文章的豐富性......
兼具主客觀的態度看待同志議題,可見筆者對博物館本身作足功課,且具有善於表達作品意像之直觀能力。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