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6日 星期日

巴黎羅浮宮(鄭雅軒著)

這張照片是我自己拍的,在今年暑假和班上幾個人一起自助旅行到了巴黎和威尼斯。到巴黎一定要逛逛羅浮宮,我只能說人真的非常多,從早上到下午外面都排著隊。當然裡面的館藏也相當豐富,宮內也是富麗堂皇令人稱羨。當我走到埃及這一區的時候,看著碑文、櫃子裡的小雕刻和飾品,不知不覺走到木乃伊的玻璃櫃,那時還沒反應過來我看到了什麼,當我回過神來看,心裡頭真的有揪了一下,有種肅穆、詭異的氛圍,想想這是以經過世多久了人,現在竟然擺在我面前!可能裡面是空的,但是我只要想到這副東西竟然附過死人的身體甚至沾了一些液體,就會覺得毛骨悚然、雞皮疙瘩掉滿地

看到這幅作品就想到老師上課教我們辨識浪漫派的作品,戲劇性的動作、強烈的光影以及S形的構圖。這個時代的東西就是很唯美會讓人第一眼就注意到,常常以神話或傳說題材為主題,雖然藝術家的手藝非常精湛,這種雕塑風格做到甚至連我會覺得現代應該也很難突破的地步。但是精湛之虞,再看看這個時代的雕塑作品,其實每件作品都很類似,作者的風格令人難以分辨,太注重在技術上很容易讓作品過於匠氣和失去可看性,美好是美好,但是看過之後就這樣,百在家裡當裝飾品是不錯的選擇。


這也是今年在北美館龐畢度展覽引用的一幅畫和其意義。阿卡迪亞是一個人神共處之地,前方蹲著的牧羊人指著碑文:「我,死亡之神,甚至君臨阿卡迪亞」,讓豐饒和諧、恣意狂歡的世外桃源,籠罩一抹虛幻與死亡的陰影。即使是在最幸福的理想之國,人生依然是短暫而無法避免死亡。

在看畫的時候常常會覺得以前的藝術家其實都是很有想法的,常常在畫裡暗藏玄機,例如:在畫裡出現畫家本身的自畫像,像米開朗基羅在最後的審判裡的臭皮囊和委拉斯貴茲的一幅畫在畫是的畫,會讓人不知道畫家正在畫的是誰,對著什麼在畫,為什麼畫的到自己本人畫裡面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觀者的眼睛和腦力。簽名與畫面融和在一起,像是大衛的馬拉之死,大衛就把自己的簽名簽在馬拉手中的紙上。視角讓觀者產生錯覺等等。會讓我覺得他們不只是技術非常的高超,甚至在其中會蘊藏一些哲理或宣言,就像本畫阿卡迪亞的牧羊人,無論我們生活在哪裡、哪個年代、多艱苦或多幸福,縱使得到的再多,死的時候是一件寶物都都帶不走。


藉由遠近法 陰影 簾幕,藝術家可以藉由這些方法來決定觀眾如何看 看到什麼,這幅畫雖然不知道是哪一位畫家畫的,但是由被刻意掀起來的簾幕和後面的簾幕以及刻意擺在中後方的女人,似乎當中藏著很大的秘密。雖然前面兩位女性梳著高貴的髮髻 穿戴耳環 面容端正,但忽然左方伸出手去捏另一方的乳頭,這是多麼大膽的動作,加上為什麼兩個女生要坐在浴缸裡?聽說這是暗示亨利四世與他的情婦有了一個私生子。這幅畫會讓觀看的人容易陷入思考中,因為它裡面要講的東西太多了,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的涵意值得去研究,藝術家在當時想必是想隱隱約約告訴大家什麼東西,但是又不敢太明目張膽,畢竟是在暗示亨利四世,如果被猜出來那他可就慘了。看了羅浮中這麼多名畫會覺得在畫面上,其實我們會覺得是我們最大我們在欣賞畫,但是殊不知其實畫加運用在畫布上面的東西多的多,我們都默默被畫家牽著鼻子走。


羅浮宮於1857年用低價買入了這幅畫,當時這種主題嚴重衝擊到中產階級的高尚品味。我覺得每個時代的人都有不同的問題要面對,畫家在其中也會有一些挑戰時代的一些創舉,不然藝術史上就不會出現這麼多傑作了。通常這些傑作的出現大部分是因為藝術家對某些現況的不滿或是已經厭倦了一般的表現方是想要創新,所以才會有一些可能當時的人會覺得是驚世駭俗的畫但在現代人看來卻是偉大、新奇的畫。想想看在當時,藝術家加追求著光、影以及美麗的事物,大家都喜歡看表面美好的事物,但是一些存在生活周遭的平常事物,就只是被解開的牛嘛?大家不是每天都吃牛?那把他畫出來,光影充滿變化但為什麼大家會覺得有一種詭異的感覺呢。其實最真實最有力的不是表面上美好的事物,而是在一陣美好中忽然體會到的現實。

1 則留言:

Yunnia Yang: Curator for New Aesthetics 提到...

用詞具個人特色,直覺表達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