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柏林同志博物館(陳秋語著)

1985年成立的柏林同志博物館 (Schwules Museum),至今也才24年的時間,並不比現在的我大上幾歲,不過當時在尋找資料時一看到這個以同志為主題的博物館,立刻就吸引了我。過去我們聽過許多不同主題的博物館,也許是以傳統或現代分類,或是一些物品的專門主題館,例如鞋子、鐘、音樂盒等等,但是像同志這個當今社會那麼經常被討論的議題,聽到有關於它的專門博物館還是頭一回。在一篇介紹此博物館的文章中提到關於館方的理念:「我們就是要服務同志 (gays) 、拉子(lesbians)、雙性戀(bi-)、變性者(transsexual)與異性戀,我們要成立歐洲最完整的同志館,一個包含研究與檔案保存、藝術展覽等多功能的博物館。」我喜歡這種直接,以及為一種理念而捍衛的態度。

●各色各樣的館藏或展覽

  一開始選定這個博物館時,擔心關於這個主題的作品相較之下比較少數,會不會找不到什麼資料可看呢。我的疑慮在進入官方網頁後立刻就消除了,從開館至今,柏林同志博物館年年都有不少的展覽,少則四、五個多則近十個,而且與成立之初相比,的確有越來越活絡的趨勢。聽說供館方運作的所有資金都是從各方募集來的,我想其中一定也不乏許多同志朋友,肯定他們為了這些議題所做的努力,所以也出面給予資金上的協助。

  

首先注意到的是Don Whitman的作品〈友誼〉,這是一幅20世紀50年代的攝影作品,以這個年代的作品來說,比我原先想的的還更露骨了些,雖然也並不是多古老的作品,也許是耳聞太多以前的同志是多麼不平等,甚至同性戀被發現還要被處以死刑等等,看到這樣兩個男人直接赤裸著身體十指交扣,不知在當時展出時大眾的反應是什麼。

  這張圖像帶給我的感覺其實很直接,在直接之中又有種哀傷的感覺,兩人緊緊握手,身體的側面碰觸在一起,但眼神完全不敢與對方相望,兩人還深深的低著頭,彷彿正在進行著一件見不得人的事情一般。作品的名稱取名〈友誼〉,但環繞在兩人周圍的氣氛分明超越了友誼,那種強烈的卻又不不可言說的情感充斥著整個畫面。

  

  Martin von Ostrowski的作品在眾多圖片中給予我深刻的印象,他的作品乍看之下平凡無奇,在深色底的畫布上描繪一些人體的外輪廓,但一看簡介竟發現他是以精液為作畫媒介,據說作品不但有類似凡士林般透明發亮的效果,還帶有嗅覺上的感官刺激。我並不認為一談到同志就非得和性或是情慾扯上關係,不過用精液作畫這個想法倒也滿有趣的,藝術家在敘述中提到如果要完成一幅肖像畫,大約需要30~50次的射精產生出的精液,以這種媒介將藝術家的慾望轉變成一種工程式的產出,再運用在畫面上,我們在看這些作品時,好像也更能貼近他的身體感覺。

右圖是Sascha Schneider 的作品,這一排整齊劃一的年輕男孩隊伍,令我想到古埃及壁畫(也許也和他們的色調和僵硬的動作有關),他的畫風並不寫實,然而仔細觀察男孩的臉部表情卻非常生動,有著青春活潑的氣息,臉部微微發紅,眼睛大而有神,在最左方的男孩像是整個隊伍的隊長專注地向前瞪視,而其他男孩頭瞥向他,像是最好準備等待著隨時發布的命令。在這張作品中我沒有看出什麼同性戀的意味,不過據說Schneider的作品曾因為同性戀題材而被博物館拒絕購買,對方提出的理由是:「煽動非自然性行為」,由此可見,柏林同志博物館的成立還是有其必要性的,至少它包容了這樣的一群人有個述說自己理念的空間。

  L-Project 是去年八月到十二月關於柏林女同志運動的展覽,我想L的意思指到就是Lesbian吧。連上L-Project的官網,斗大的像是宣傳海報的圖像和標語立刻出現在我面前,雖然都是些不可辨識的德文,不過看那些配色還有圖像,的確充滿抗爭的意味。大大的斧頭、關於女性性徵的描寫,像是要以一種恫赫的姿態宣示,女同志也是可以爭取到合法的平等。雖然展覽早已結束,網頁上卻似乎還在持續著一般有著大大小小資訊,很多關於女同志的資料都在網頁的目錄分類中,政治、社會、知識,應有盡有,還有CD或電影資訊等等。






這張圖片就是當時L-Project展覽期間所播放的電影畫面之一,雖然不是很清楚,我們還是可以依稀辨識圖片中正在有著親密舉動的其實是兩個女人,這些女同志的圖像和男同志相比,帶給觀者的又是滿不同的感覺。例如前一陣子在網路BBS站批踢踢實業坊掀起的一股論戰─甲西之戰,即是有關gay版(慣稱甲板)與sex版(慣稱西斯版)之間的衝突,由於一些同志到西斯版分享同性戀作愛的言論而引發板上鄉民的不適,所掀起的兩方對峙的局面。其中一項議題則是:那些不能接受男同志的人們,他們卻可能接受一些A片中女性做愛的畫面,甚至會覺得那很性感。我想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究竟是為什麼,對每個人來說其實也不太相同,只能說對男同志、女同志而言,彼此應該都有不同的方向要去努力,為了某天能得到一個真正平等的空間,還有不再帶有歧視的眼光。

2 則留言:

阿光 提到...

提到同志議題,
多數人會以感性的面向提出看法,
但此篇文章卻以理性客觀的角度
像是館藏特色、表現手法、創作概念、實踐歷程等等
看待同志文化,實屬難得


建議後續可以藉由
兩性面對情慾的差異進行多方辯證
探討男女同志、雙性戀、變性者的社會地位
將可增加文章的豐富性......

Yunnia Yang: Curator for New Aesthetics 提到...

兼具主客觀的態度看待同志議題,可見筆者對博物館本身作足功課,且具有善於表達作品意像之直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