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9日 星期一

自由引領人民 德拉克洛瓦 松山e2



自由引領人民 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德拉克洛瓦  Eugène Delacroix, 1830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260 cm × 325 cm
巴黎羅浮宮  Louvre, Paris

I am Chicken! So Fuck-Up!
幹!衝吧!為了自由!或許開始時是脆弱害怕的,面對現實僅能無奈的接受無法改變的命運;也因社會環境逼迫與自覺希望美好一天的到來,而讓蟄伏在心中已久的衝動爆發,於是烽火戰瀰的十八世紀時空,法國土地上成群的民眾試圖喚醒不再聆聽人民聲音的政府,高舉旗幟的敞胸婦女起身帶頭,伴隨士商、工人與學童……無懼死亡!這正是德拉克洛瓦(Delacroix)的知名畫作~自由引導人民(Liberty guiding the people)。振作起來,開始行動吧!為自由而奮鬥到底!

Only myself, nothing more!
早期的學校教育啟蒙,似乎讓他幸運的沉浸於自我繪畫的快樂裡,中學的獎項肯定與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諸多訓練,也影響他往後發展的浪漫主義藝術。真的藝術家該是自傲不受拘束,永不滿足的探索自我內心情感,藉由發展獨特的風格描繪,展現創新觀點引發觀者對藝術更多的思考。因此他隨著成熟的步伐,也為了擺脫文明的巴黎,嘗試更多元的文化,而前往北非生活,藉由接觸不同原始文化的環境,創作了更多作品,也開啟了德拉克洛瓦的另一扇門~體現了浪漫激情。

Be my mirror, my sword and shield
百年時光,炙熱午陽綿延至深夜,獨處於房裡床邊的書桌,若有所思的面對一連串令人窒礙的生活,是怎麼樣的起因與荒謬造就如此的生命,面對社會國家、歷史規範這一切看似沈重的枷鎖,於找尋答案過程中激起自我解放的渴望,豐富的靈感如同潰堤般湧出的神獸駿馬,壯闊、恣意、熱血的狂奔流竄,畫筆在畫布上狂吼,顏料與心理記憶激烈調拌,火熔掉仇恨、血溶掉遺憾,土地埋葬悲劇,革命誕生希望。感覺猶如獨自一人旅行荒地,來到狹窄昏晦的暗夜,時間彷彿靜止令人窒息,每件事物相擁著低潮痛苦與失落孤單,我停頓,回望最初,反覆重踏步履,堅持衝動的穿梭過眼前各色的人群,不顧一切毀滅短暫而輕薄的美麗唱和。光!出現!抬頭望見繁榮的鉅光帶來驚喜,匱乏如一縷輕煙隨風消逝,眾人歡樂不止,喪失的已得到更多,終獲救贖贏得自由!

Show me your "free"
隱約對他有某種印象,但不知背景、名字...,也或許曾經讀過只是記憶體複寫壓縮得厲害,日子久了自然塵封置底,雖不是鍾愛的古典神話題材,卻也算得上是加號象限內(懷疑靈魂本質是落錯軀殼),沒真實的在原作前親眼見證,更不可能重返時空現場,一切的吶喊、煙硝、面孔、事件等僅透過無敵想像來解譯十多萬象素,實在佩服每個自己,更遑論匆匆一撇能感受瞭解多少,進而挑剔他?欣賞他?每個豐富的細節、平穩的基調、奔放交織的聲鳴。
誰擁有自由?! 到處存在的自由是來自腦中的,還是外界的 
我是自由的?! 看不到的自由也許存在自己的臉上或背上 
如果自由是一副湯匙與叉子,那盤裡的會是什麼?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gK4CFrfiJg&feature=channel

2009年6月28日 星期日

2009世界之窗日本系列-黑川良一視覺聲音劇場《光速》(10/22-25)


當代藝術領域迅速竄紅的日本錄像藝術家黑川良一,是在日本科技生活蓬勃發展的時空成長的一代,在聲音、錄像的元素中靈活精準的透過電腦,勾勒人類的科技語 言,彷彿像在黑暗的川流中漂流,如同一場視覺及聽覺之旅。近年來應邀參加國際各大數位藝術節,包括奧地利 Ars Electronica,英國 Tate Modern,加拿大 Mutek,西班牙 Sonar 等,被譽為新媒體藝壇上閃亮的一顆明星。

昔日被排擠在外的錄像及多媒體藝術,是現今藝術不可或缺的素材插A法國龐畢度中心所典藏的錄像、多媒體及裝置,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的作品,這些已成為當代藝術形式中最夯的一環。

這次表演將與知名打擊樂家吳思珊合作。吳思珊現任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團長,曾赴法國國立馬爾梅森音樂院進修式A取得第一獎演奏文憑、卓越評賞獎演奏文憑、卓越獎及精湛技藝獎。

表演將抽離傳統打擊樂器的表演形式,將以裝置方式呈現聲音與錄像的關係,在肢體的律動中,處理聲音及錄像的重疊、流動、消失及互動,並以時間來呈現層次感。

2009世界之窗日本系列-鈴木忠志《大鼻子情聖》(10/9-11)

日本國寶級戲劇大師鈴木忠志詮釋浪漫愛情悲劇《大鼻子情聖》

2007 年,兩廳院二十週年「經典20」系列,首度邀請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來台,作品《酒神》造成一票難求的盛況。今年,「世界之窗─日本系列」再度邀請鈴木大 師的經典名作《大鼻子情聖》來台演出。這齣結合法式浪漫、義式歌劇與日式美學融合的跨文化愛情詩篇,有鈴木創作特有的戲劇語言:繁複華麗的佈景、簡約的燈 光和音響設計,演員成為舞台上的唯一焦點,風格化的表演技巧更清晰可見「鈴木方法」的刻痕。西方浪漫主義題材,渲染著東方色彩的氛圍,展現了現代劇場中獨 特的美學觀點。

【FUTURE CITY!未來城市—MVRDV建築動畫與影像裝置展】(7/3-8/16)

【FUTURE CITY!未來城市—MVRDV建築動畫與影像裝置展】

當紅荷蘭明星建築事務所MVRDV來了!
「FUTURE CITY!未來的城市」建築動畫與影像裝置展
預告未來城市藍圖

國際明星建築團隊MVRDV,應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邀約將在2009年7月3日至2009年8月16日於MOT / Design Gallery(台北市復興南路1段36-4號)推出「FUTURE CITY!未來的城市—MVRDV建築動畫與影像裝置展」,您將可以在台北一覽MVRDV經典建築案例。

除了MVRDV團隊的首席建築師Winy Maas親自來台參與活動,7月11日、7月18日連續兩個週末,MOT/Design Gallery也將舉辦兩場未來城市展覽系列講座,邀請活躍於荷蘭、東京兩地的日本建築師根津幸子(Yukiko Nezu)、MVRDV專案建築師廖慧昕、知名設計與風格美學作家李俊明,分享荷蘭國際建築視野。

備受矚目 荷蘭建築明星團隊MVRDV訪台
帶來這次展覽的MVRDV,堪稱近年最受全球矚目的明星建築團隊,由Winy Maas、Jacob van Rijs和Nathalie de Vries三位建築師合夥創立。MVRDV於1995年離開OMA建築事務所自立門戶,近15年來,MVRDV不斷追求都市密度的解決方案,透過精密複雜的大量數據演算,進而對人類文明空間提出獨特且具建設性的理論與設計,逐漸站穩在國際建築界的一席之地,現已是世界各國爭相邀約的超人氣建築團隊。

MVRDV首席建築師專題演講 大膽預言未來城市理想生活
這場以「FUTURE CITY!未來的城市」為主題的展覽,首開國內建築展前所未見的先例,別出心裁地以動畫與訪談影像形式呈現MVRDV經典建築案例,讓民眾更容易親近國際建築的多元與精采。此外,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更特別邀請MVRDV首席建築師Winy Maas於7月1日撥冗來台舉辦大型公開演講,以世界觀點,對台北未來都會的住居生活提出大膽預言。

前衛建築思維VS.當代設計經典
向來以前衛建築思維聞名的MVRDV,這次來台展出的內容,大致分為觀
念前衛、挑戰極限的「Future City」系列,以及已經成功實踐理論、堪稱當代經典
的建築案例「Geometric City」系列。其中,「Metacity/Datatown」被喻為是奠定21世紀建築發展的未來派裝置,「Pig City」影片中則以豬城設計備受道德爭議,在「Grand Paris大巴黎20年發展計畫」則是今年受法國總統薩克奇邀約參與,一個由世界十大建築團隊對於巴黎所做的20年想像提案,所有案例都成為國際廣泛的討論話題。

另外,展覽也精選12部MVRDV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動畫與影片,包含被喻為最接近天堂的小屋「Didden Village」、獲得歐洲聯盟獎的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荷蘭館」、東京表參道摩登新地標「Grye旋轉道購物中心」、宣稱將成為當地整體建設催化劑的「西班牙馬德里Mirador大廈」、充滿遊戲童趣的「荷蘭阿姆斯特丹Parkrand大廈」,均是MVRDV的當代經典建築知名案例。

主辦單位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指出,2009年7月3日至2009年8月16日的「FUTURE CITY!未來的城市—MVRDV建築動畫與影像裝置展」,以及兩場講座,都將開放民眾免費入場參觀,希望能讓台北透過這樣充滿藝術氣息的嶄新建築展覽形式,與國際風潮零時差接軌,歡迎建築愛好者們前來共襄盛舉。

2009年6月27日 星期六

共玩一號(Co-Play #1)(6/27 19:00)

時間:2009.6.27晚上7點
地點:台北數位藝術中心(Tel:02-77360708)共 玩一號(Co-Play #1)是由台灣自由軟體藝術創作社群-OpenLab.Taipei所舉辦的社群活動,希望能在台灣推動FLOSS ART (make art with Free/Libre Open Source Software,用自由開放軟體從事藝術創作)的風氣,目前已經累積一些同好,因此要來舉辦第一次社群活動:共玩一號(Co-Play #1)。

對FLOSS ART或是自由軟體有興趣的人皆歡迎來參加!基本上每個月聚會一次,並無特定舉辦地點,每次均會邀請分享人針對自由軟體或是用自由軟體作藝術創作等主題來進行分享,期望在台灣推動FLOSS ART!

活動形式:
自由、輕鬆分享(邀請的分享者+隨性、即興分享)-->主題要跟FLOSS有關,以FLOSS作為出發點,現場不提供餐點,參加者請先自行用餐。

詳細活動內容:
1900~2100分享者分享時間(此次活動邀請4位分享者,每位分享時間約20-30分)
2100~自由交流,認識新朋友,即興分享時間,預告下次活動時間。

邀請的分享者:
李駿(介紹openlab背景,openlab.london影片)
林強(用CC為主題來介紹它在台灣的發展及現況)
李家祥(分享自己用Processing作創作的經驗)
魔法設計師MGdesigner(用自由軟體來作音樂創作的經驗分享)

相關連結:
OpenLab.Taipei http://openlabtaipei.blogspot.com

2009年台北數位藝術中心開館了(6/28)

2009年台北數位藝術中心開館儀式於6月28日展開!
誠摯的歡迎你參與
◎台北數位藝術中心開館儀式
時間:2009年6月28日(日)14:30
地點:台北數位藝術中心
14:30 開館儀式
14:45 中心介紹
14:50 表演活動:光 (鄧倢伃及其舞團)

2009年6月24日 星期三

不經意的一堂課(竇加心得報告)--by 松山社大(佳諭)

莫名的選了堂課”從旅行愛上藝術史”,以為會遇見”旅行”,卻一頭栽進藝術史裡泳渡汪洋.
老師為了增進同學的藝術涵養,在這學期分組討論10幅畫,但無奈是每幅對我來說都是陌生的作品,最後我是選擇以竇加來報告,因為我想從攝影的角度來觀察竇加的畫風!

為何我會有這種想法勒? 因為在欣賞竇加的畫作時總會讓觀畫者無意中走入一位旁觀的角度,好似就在景物的旁邊正在觀看這發生的一切.例如浣衣女及舞台人生等畫作.
也碰巧現階段的我也正在學習攝影課程,攝影的概念就是研究光線的變化及觀察環境,研究拍攝主題與環境的分配及賓主關係,該如何構圖,直線斜線還是黃金點構圖或是圓點構圖?是俯拍還是仰拍或是側拍亦或是隱拍勒?但無論是何種拍法,攝影者都是一位觀攝者,一位隱形的但主觀的觀攝者.透過觀景窗來透視景觀內的世界或再創心象世界美學角度.攝影有時是沙龍唯美的是經過構圖例設計,但更多時候攝影是真實呈顯或剝離再構景象,端看觀攝者的手法技巧.如同繪畫亦然.
在印象派初期開始~畫家開始不再跼限於室內畫室而是走出畫室並觀察自然環境光線的變化及日常生活的人事物, 繪畫不再只是宗教或神話的唯美呈顯,而印象派開拓了繪畫的新觀點.
竇加,他---- 則是處於古典畫風和印象主義畫風的過渡橋樑,他和印象派的畫家交流談藝術也喜歡印象派畫家,但他並不跟他們一樣到戶外直覺即興寫生,竇加他偏好在畫室工作,但他的作品並不是取材神話或宗教,而是取材自日常生活中的興趣題材去加以觀察,竇加猶如一位隱形者以冷眼觀察他所感興趣的舞台人生,他用速寫記錄個別舞者的動態及變化與心情和表情,但他並不像印象派即時的揮灑及記錄光線的變化,而是以他來自紮實的素描功力加以安排組合構圖佈局,當然也是因為他認為藝術創作必須以素描為基礎,而他在年輕時,竇加曾受教於法國古典派大師安格爾弟子門下,而他也傾募和努力學習文藝復興大師的手法如達文西.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的關係,所以他說他的藝術並不是自然而生的藝術,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觀察及佈局呈顯.但他又跟古典派不同,他不取材神話或宗教的唯美,但他喜歡古典派的穩種傳統基礎,他恰如介於古典與印象兩者之間真實與虛幻.所以他的作品乍看似不經意的經過者,但實際上都是冷眼觀察所呈顯的各種角度,不像以往的畫家是安排畫面的人物擺設,竇加是記錄觀察景物的變化,再以素描重新組合安排心中的構圖.但也在無形中將觀畫者帶入一個觀察者的角度,讓觀畫者有很深的參與感與真實感.

例如: 浣衣女,畫面中的兩個浣衣女真實的動作記錄其實是不協調,但在現實的環境中卻是如此,一個專心工作,另一個工作累了,正打完哈欠準備繼續工作,看起來好似我們觀畫者正巧經過看到的畫面,有一種拍照畫面流動的感受,但事實上這都是經過竇加的觀察記錄與重組才將畫面呈顯,也巧妙將畫者與觀畫者都帶入隱形的畫中參與。還有竇加最感興趣的舞台人生,一般人想到芭蕾舞就會想到唯美的女主角,但竇加並不是只描繪女主角風光的一面,也真實記錄生動的芭蕾舞者有其風光時刻也有練舞的疲憊與生活的困苦,當然還有經過深刻觀察的舞者特殊肌理線條與節奏感表現.這都經過長期觀察的人生百態,不也像我們的真實人生嗎?.每個人都想當上維美的女主角但也都必須要經過嚴苛的訓練與付出,不過並非付出就能當上燈光下的維美女主角,大部分的人都像是圍繞在老師身旁努力習舞的舞者等待機會的來臨.當上主角的那一刻讓燈光打在身上時的夢幻,那一切的艱辛都是值得的。竇加喜歡用澄清感和粉亮的光澤的粉彩來薄塗,讓在舞台的燈光上及舞者舞衣更具有其夢幻感這是很適合於這類題材的色彩.另外竇加的畫讓人有種參與感還有流動感,就在於他的構圖與取景角度,竇加的畫我前面說過猶如一位隱形攝影者,所以他的取景構圖也就不同以往的畫家, 他會將觀察到的人物真實或重新安排在畫面邊緣或圍繞在老師的身邊,感覺要要被裁切到畫面之外,但又可以感覺到她正在等待上台的那一刻,有其緊張的肢體動作.讓觀畫者也跟著一同等待進入舞台中.另外竇加的畫還有一個特點是觀察的視點,並不像以往的畫家是僅從正面或側面或3/4斜面入畫,而是像隨時都在觀察的攝影者,有從高點俯看或從低點觀看,或似360度的視野變化,讓觀畫者有了新的視野角度來看世界.
總結來說:竇加是一位記錄觀察人生,透過真實且重組的線條再創作而呈顯的畫家.

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愛與美的誕生----維納斯(Venus)(文山木柵joyce蓮)

畫名:『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
約 1485年(或1484-1486年)
蛋彩畫 畫布
172.5x278.5公分
義大利 佛羅倫斯 烏菲茲美術館(Uffizi Museum,Florence ,Italy )
一>前言
神話的起源,是人類在演進過程中,對自然現象的想像解說,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以一種『擬人化』的方式,建構神話人物的特性與傳說。神話故事往往成為文學、藝術取之不竭的寶藏。希臘羅馬的神話傳說,更是西洋藝術豐饒的養分,讓藝術家將腦海中構思的人物、畫面、情節,表現於建築、雕塑、繪畫等作品中,賦予這些神話人物不朽的生命!
在希臘神話中阿芙蘿狄特(Aphrodite)是奧林匹亞十二位主要神祇之一,也就是羅馬神話中的女神維納斯(Venns)執掌著愛與美,生育繁衍與大地豐饒之神,也是象徵寒冬已過春天降臨的<春之女神>。

(上左圖)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
(上右圖)弗拉‧菲力波‧李皮(Fra Filippo Lippi)(老師)
(下圖) 皮諾‧李皮 (Filippo Lippi )(老師的兒子)
二>畫家生平簡介
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 March 1,1445-May 17,1510)(The little barrel)(小桶)
本名:亞力山德羅‧馬利亞諾‧菲力佩皮(Alessandro di Mariano di Vanni Filipepi)
出生於現今義大利的佛羅倫斯(Florence)亞諾河附近奧尼桑德教區的維亞‧奴奧瓦,亦即今天的維亞‧德爾‧波爾切拉那。因為這一教區接近諾亞河與姆紐涅河之故,擁有地利之便,商業相當繁榮。他的父親與許多當地人一樣,從事皮革匠工作。波提且利是家中四兄弟的老么,從小身體虛弱多病,敏感纖細。
他先是和馬索‧菲尼古埃拉學習製造金銀首飾,後因對繪畫較感興趣,於1464年進入當時頗有名氣的弗拉‧菲力波‧李皮(Fra Filippo Lippi 1406-1469)當學徒習畫,由於天賦藝術才華與後天努力,不久他即成為李皮畫坊的得意助手。1469年老師李皮去世,隔年波提且利開設自己的畫坊,開始獨立接受委託畫作。
1472年波提且利加入藝術家組織的聖路加公會,為了感念恩師李皮,收李皮15歲的兒子菲利皮諾‧李皮(Filippo Lippi 1457-1504)為弟子,往後並且成為親密的工作夥伴。
波提且利受佛羅倫斯文藝復興思潮的影響,並受當時佛羅倫斯權力重心梅第奇家族(Medici)賞識與強大的梅第奇家族保持良好的關係,除了享有有利的繪畫條件,也因為透過這層關係,得以接觸到佛羅倫斯上流社會和文藝界名流,開擴了視野,受到當時人文思想的的啟發,作品以新柏拉圖主義半神話半宗教的人文思想為主。以此思想發端所創作的『春』(Primavera)『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是他傳世最有名的兩幅作品,當時被評為具有『異教思想』,有別於自中世紀傳統所強調的基督教思想。
1492年佛羅倫斯發生政變,梅第奇家族遭到驅逐,當時頗受佛羅倫斯歡迎的宗教狂熱份子,道明修道院長薩沃那羅拉(G. Savonarola 1452-1498)接手掌權,波提且利也是他的追隨者之一,從此他的畫風從人文主義轉向宗教畫的主題。隨著薩沃那羅拉在政治及羅馬教會失勢,晚年他無論在畫壇的影響力,亦或個人的聲譽都迅速下滑,並由於文藝復興盛期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崛起大放光芒,波提且利也被世人完全忽略遺忘在時間的洪流裡,直到1867年英國美術史家查德給予他藝術成就高度的評價。如今在藝術史的評析上,他被歸類為『早期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畫派』的巨匠,畫風融合古典的詩情與精緻唯美的獨特優雅風格。
三>時代背景
波提且利所處的時代,是歐洲文化發展史上,一次光輝燦爛時期的開端,代表嶄新的思想與豐沛的藝術創造力,那就是『文藝復興』時期。所謂『文藝復興』(Renaissance)是『再生』之意,指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再生與復興。
中古世紀是封建思想的年代,權力中心都控制在王侯、貴族和騎士之中。可是到了13-14世紀,由於貿易的往來,商業都市的興起,這股新的勢力,首先出現於義大利半島,因為當時它位處東西貿易的交通要衝,其中佛羅倫斯、威尼斯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兩個城市。14世紀的佛羅倫斯,是當時歐洲最負盛名的手工業、商業和文化中心,而這一切又是由毛織工業所創造的奇蹟。毛織業的蓬勃發展,帶動其他產業、商業、金融業蒸蒸日上,使佛羅倫斯成為國際貿易和金融中心。梅第奇家族(Medici)即是當時歐洲最大的銀行世家,也是佛羅倫斯的權力中心。
義大利半島上各個城邦都市,莫不在學術、藝術、建築、人文思想上追求領導領先的地位,企圖恢復昔日羅馬帝國的光榮,而拜占庭帝國被土耳其所滅,許多研究希臘學術、思想、語言的專家,被聘請至這些新興城市教學講習,於是產生 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文藝復興』時期。
四>畫作賞析
畫名:『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
約 1485年(或1484-1486年)
蛋彩畫 畫布
172.5x278.5公分
義大利 佛羅倫斯 烏菲茲美術館(Uffizi Museum,Florence ,Italy )

(上左圖)羅倫佐‧迪‧皮埃爾法蘭西斯可‧梅第奇(Lorenzo di Pierfrancesco de Medici)
(上右圖)卡斯特拉別墅 (The Villa of Lorenzo di Pierfrancesco de’Medici at Castello)
(下圖) 烏菲茲美術館 (Uffizi Museum,Florence ,Italy )
1) 畫作委託緣由
15世紀後半葉的佛羅倫斯,正是梅第奇家族統治這座城市的全盛時期,不僅是政治上實質權力中心,更是當時文化環境的擁護者。1470年波提且利自立門戶開設個人繪畫工作室,很快就受到梅第奇家族的賞識,向他訂購大量的畫作。依據美術史家的研究,這幅畫作的委託訂購者是梅第奇家族成員之ㄧ羅倫佐‧迪‧皮埃爾法蘭西斯可‧梅第奇(Lorenzo di Pierfrancesco de’Medici),他是佛羅倫斯統治者高尚的羅倫佐的大堂兄,畫作是用以裝飾懸掛在佛羅倫斯近郊卡斯特拉別墅(The Villa of Lorenzo di Pierfrancesco de’Medici at Castello)。
2) 主題介紹
波提且利以當時詩人波利蒂安歌頌愛神維納斯的長詩為靈感創作,描繪希臘神話中愛神維納斯誕生的景象。依據希臘詩人荷馬(Homer)的描述,維納斯是天神宙斯(Zeus)與矇矓女神戴奧妮(Dione)之女,但較常見的說法是,當沙登(Saturn)砍下烏拉諾斯(Uranus)的陽具拋入大海之後,維納斯便從海水的泡沫(希臘文『aphros』因而取名『Aphrodite』)誕生。根據傳說,維納斯從塞浦路斯島(Cyprus)的帕弗斯(Paphos)或愛琴海中的小島西特拉(Cythera)登上陸地。
3) 畫作人物介紹
*畫面中央是主角愛神維納斯,全身赤裸,雙手略為遮身,優雅地站立在大貝殼上,正飄向岸邊,時間女神(又稱四季女神)正拿著紅色斗篷,準備為她披上,這個動作象徵美德的給予。
*右邊是時間女神霍拉(Hora有『時間』之意)希臘神話中,專司四季及時辰,以及正義和秩序的女神。她身穿繪有矢車菊圖案的衣飾,手拿的紅色斗篷則會有菊花圖案。
*左邊是西風之神西飛爾(Zephyp)抱著花神芙蘿拉(Flora)飛越宇宙而來,溫暖的西風是春日的和風,西飛爾因吹拂的動作鼓起雙頰,緩緩將維納斯吹送到岸邊,花神芙蘿拉則灑下象徵愛的玫瑰花。
4)鑑賞評析
*構圖:
a>講究舞台效果與戲劇性的情節:
‧ 背景單純化,強調前景人物的動作、表情、人物之間的互動,讓觀者的焦點集中於中央---主角維納斯的豋場。
‧左邊飄浮於半空的西飛爾臉部表情最具動感,引起觀者隨著他眼神投注的方向,也就是由左至右,期待欣賞故事情節的發展。
b>採取文藝復興時期所強調的對稱、平衡感:
‧海平面與中央的主角維納斯形成對稱的十字,給予畫面穩定、平衡的感覺。
‧維納斯腳下踩著的大貝殼,與姿態輕盈的維納斯形成互相垂直穩定的效果。
‧大貝殼與海平面互相平行,加強畫面的穩定和諧感。
‧ 配角人物分至左右兩邊,具有對稱性,眼神均投向中央的維納斯,互相對應,他們的『動』與維納斯的『靜』形成互相對比平衡的效果,並且讓畫面產生靜中有動的韻律感。

*色彩:
a>帶有黃金、珍珠、絲緞、銅雕等質感的華美高尙色彩,表現精緻的裝飾風格。
‧金色:維納斯頭髮、貝殼、肌膚、翅膀、衣飾----等,閃耀著一層薄薄的精緻的金色質感。
‧珍珠白光澤的貝殼、肌膚。
‧絲緞光澤:四季女神的衣服,手中的斗蓬。
‧古銅色:樹木、陸地、水邊植物、翅膀、花神的衣服等,有如銅器雕塑的質感。
b>運用彩度不高的背景色,襯托人物的優雅姿態,呈現典雅悠閒的氛圍。
天空為淡灰藍色,中間的海水為淡灰藍綠色,下方的海水及陸地則為暗灰黑色。
*特色:
流暢細膩清晰的輪廓線,尤其是維納斯身體的曲線,顯現出雕塑般的質感
受『國際哥德式』風格影響,人物身體曲線刻意拉長變形,產生修長優雅的 視覺美感。尤其是維納斯略長的頸部,右肩不自然刻意下垂拉長,頸部至胸部的長度也顯得過長,整個身型都刻意拉長。
受啟蒙老師Lippi的影響,維納斯的面容寧靜婉約,略顯憂鬱的神色,是波提且利描繪人物最具個人特色的地方,一種『美麗與哀愁』的獨特氣質。
‧ 淡粉紅色的玫瑰花,細小、不規則的飄散於畫面中,呈現出空氣的流動感與女性典雅清新的裝飾風格。

五>歷代維納斯的演化與蛻變
以『愛與美』為象徵而聞名遐邇的希臘女神維納斯,是人類精神層面中,對『愛情』、『情慾』、『審美』等心理需求的一種『擬人化』想像的神話人物。在人類文明演化與藝術發展中,隨著『女性崇拜』、『女性裸體審美觀』、『禁慾文化』、『女性角色反思』等,於各個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形象與解讀。
以下依據西洋藝術的發展,說明其衍化與蛻變的歷程:
1) 原始‧生殖崇拜----<威林多夫的維納斯>約25000 B.C. 『愛神』做為人的一種精神力量的表現,乃是根植於原始民族『生殖崇拜』的基礎。 女性生殖能力可以抵抗人類害怕滅絕的恐懼,造就『原始維納斯』的雛形。
<威林多夫的維納斯>製造年代大約是25000年前,近代出土於奧地利南方威林多夫村,是現今發現的最早一尊維納斯的雕像,約11公分大小,刻意忽略的臉部五官與四肢,和生殖有關的部位:胸部、腹部、臀部都明顯的誇大,顯現繁衍生育功能大於視覺美感的審美的標準。
2) 神話‧古典主義----<米羅的維納斯><擲鐵餅的人>
希臘是個崇尚『力』與『美』的民族,也是個崇尚裸體『人體美』的民族。他們強調『力感』的英雄崇拜與『美感』的美女崇拜,在『人體美』中表現純粹的理想體型,並培養審美的精神。希臘的人體雕像,就是力與美的表現,面容多半較無表情,呈現一種理性、寧靜、或力度的精神。
3) 沉淪‧縱欲主義----<諸神的饗宴><拍賣女奴>

羅馬時代末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荒淫、道德淪喪的時期。女性淪為『感官 女神』強調感官享樂的世俗情欲。當時羅馬人自比為享樂的希臘諸神,夜夜 笙歌,甚至有拍賣女奴的惡習,將女性視為發洩情欲的對象。
4) 懲罰‧禁慾主義----<聖告圖><聖母子像>

中古世紀時,人類面對災難與戰爭,疾病與死亡,強調『聖潔的愛』以及『良善的美』,須以『贖罪』『悔改』的心,控制情欲的需求,追求精神上宗教的大愛。
<聖告圖>大天使告知處女之身的瑪利亞,他即將處女受孕,生下上帝的兒子,瑪利亞面容、姿態謙卑虔誠,展現女性的純潔與節制。
<聖母子像>則是表現聖母、聖子包容安慰人類的大愛,以及強調女性與生俱來的母愛。
另方面在這個時代,宗教法庭也以『女巫』罪名,企圖徹底以宗教的力量, 剷除世俗感官的女性崇拜,建立『禁慾』、『節制』的宗教精神生活。
5) 復活‧人文主義----<沉睡的維納斯><烏比諾丘的維納斯>
歷經了中世紀神聖宗教信仰,沉睡了1000年的維納斯女神,終於再生覺醒,展現屬於人世的氣息與媚力。維納斯由站立的姿態,優雅地成為橫躺的臥姿,這樣的形象,成為表現維納斯美感歷久彌新的姿勢。
6) 深化‧寫實主義----<裸體瑪哈><鏡中的維納斯>

是兩幅西班牙畫家的作品。
<裸體瑪哈>是畫家哥雅,描繪阿爾巴夫人的肖像,<鏡中的維納斯>是委拉斯奎斯將愛慕的女人,以含蓄的、優美的背面姿勢呈現。
將維納斯女神形象,化為畫家心中傾慕深愛的女人,世俗女性的裸體,就是以男人觀看的方式呈現。因為女人是被看、被滿足男人的觀看標準,維納斯就是滿足觀看慾望的情人角色,女性也成為渴望被愛的女人。
7) 反思‧現代主義---<奧林匹亞><躺著的女人>

法國畫家馬內所描繪的<奧林匹亞>,是在企圖呈現現實世界中的維納斯,她違反了維納斯女神優雅高尚的標準,由她蠻不在乎直視的目光,沒有含蓄與嬌羞的神態,代表普遍存在的妓女角色。
畢卡索的作品<躺著的女人>,則是當時他深愛的女人瑪莉‧特海瑟的柔美睡姿,完全捨棄傳統表象寫實的描繪技巧,僅以流暢簡單的線條,單純的色彩,表現他心中深愛女人的維納斯形象。
8) 批判‧回歸‧當代藝術----Niki的<維納斯><人體攝影維納斯的誕生>Andy‧Warhol<瑪莉蓮‧夢露>


Niki的<維納斯>是以女人的角度,女性覺醒的理念,批判傳統維納斯的理想形象,她以『行動藝術』的方式,用裝滿顏料的手槍,當場射擊一尊仿米羅維納斯的石膏像,企圖表現破除傳統維納斯的女性裸體刻板印象。
Andy‧Warhol<瑪莉蓮‧夢露>則是以大眾熟悉的性感女神瑪莉蓮‧夢露的臉部圖像,複製現代版不朽的維納斯形象。
<人體攝影維納斯的誕生>則回歸古典美感的維納斯,用影像展露女性裸體美感。
六>結語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維納斯』----
這個維納斯體現你自己如何看待女性的角色,如何觀看欣賞女性的身體,同時也顯示你自己對『情感』、『慾望』、『審美』的看法與態度。波提且利的作品『維納斯的誕生』,預告了『文藝復興時期』屬於『愛與美』人文思想的誕生;而我們人類維納斯原形的演變,就表示對『愛與美』不間斷的困惑與追求。
七>參考資料
1) 維納斯藝術史 周平選著 上海三河書店
2) 文藝復興(劍橋藝術史) 桂冠圖書
3) 波蒂切利 何正廣主編 藝術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