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光怪"官網: http://www.dac.tw/daf09
藝術家: 劉國松、黃翊、張永達、姚仲涵、葉廷皓
時間 :2009年11月7日 (六)
首場19:30
18:30 開放預約觀眾入場(預約報名100個名額已額滿)
19:00 開放現場報名觀眾入場
(50~100個名額,視現場狀況調整,依排隊先後次序入場,恕無座位)。
加演場20:30
20:10 開放預約觀眾入場 (共90個名額,11/6預約截止)
20:20 開放現場報名觀眾入場 (50個名額,19:00開始發放號碼牌)
《表演開始不得中途進場和離場》
《光 怪》開幕表演內容為一段超越時空的旅程概念發想,這一趟旅行以暴力、不悅耳、浮動的聲影撼動等待啟程的觀眾,影像和音樂急速閃動和頓時趨緩帶領著旅客穿越 時光隧道,從吵雜渾沌轉換至寂靜真空的心理狀態脫離了真實感,彷彿遊歷超時空的科幻境地,最後舞蹈家黃翊的肢體不但延展了劉國松革命精神之傳承,也舞動著 不同世代對於數位藝術的詮釋,象徵著第四屆台北數位藝術節的啟程與願景。
製作: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
製作團隊:王福瑞、王世邦、張永達、葉廷皓、廖克楠、廖冠婷
日期:11/ 6 (五) 19:30 開幕特別表演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光構》運用數位科技,透過光、影、色彩、圖像、
建築形體和聲音……等,來重新建構的公共建築景觀,開啟數位媒體與建築、公共空間的互動的可能,民眾在戶外就能參與觀賞。
透過光,我們可見建築物新的形體;經由光影變化,我們看見建築形體立體的變化。在實體牆面與光構成的虛界面,建構一個邊界不斷消失、形體不斷重塑、由光 影與聲音交錯的流動建築體。《光構》以數位科技創造出新的「事件」,由光、影與建築體建構出的虛擬建築景觀,撼動人們的內在感官,達到一個超越現實、由內 在構成一個的空想景觀。
走出美術館的方盒子與網路的虛擬空間,《光構》開創數位媒體與都市居民的全新對話模式。
關於藝術與科技中心: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成立於1992年(原名科技藝術研究中心),中心一直扮演著台灣在藝術與科技領域的開發整合,並與國際多向聯結之重要 角色。本中心下設「電腦音樂實驗室」、「表演科技實驗室」等研究單位,實驗室積極推動著台灣數位科技在藝術領域之前瞻性研究與創作,主要目標乃充分支援科 技藝術展演活動與聯結平台,帶動臺灣科技藝術相關研究與創作。「藝術與科技中心」不但是臺北藝術大學的重要特色之一,更試圖創造藝術與科技相互交融的全面 性跨域發展,開創「未來藝術」的新可能。
演出人員:
作曲家:菲利浦˙蒙諾瑞(Philippe Manoury)、克利斯多夫˙德斯賈汀(Christophe Desjardins)
中提琴演奏家:克利斯多夫˙德斯賈汀(Christophe Desjardins)
音效設計師:克利斯多夫˙列布雷頓(Christophe Lebreton)
統籌:詹姆士˙吉魯東(James Giroudon)
日期:11/14(六) 19:30閉幕表演
地點:華山創意園區
涵蓋中提琴與即席電子演奏的組曲1,是由法國里昂GRAME國家音樂創作中心、IRCAM(電腦音樂音響研究與協調研究所)以及作曲家菲利浦 (Philippe Manoury)與中提琴演奏家克利斯多夫(Christophe Desjardins)的天賦和技藝,組合而成極優異而先進的合作模式。
本作品是採用透過演奏者的身體律動,將曲目內容轉換為音樂的創新技巧。此技巧可讓演奏者利用演奏方式與電子輸入的特定參數及控制產生互動,呈現出新世代的混音創作。
組曲1的首次演奏,是由GRAME(國家音樂創作中心)在2007年3月於法國維勒邦舉辦的「Journées GRAME 2007年音樂節」中的演出。
法國雜誌La Lettre du Musicien中描述:「克利斯多夫的絃樂器巡迴表演,主要曲目持續演奏約45分鐘,突顯出菲力浦定義音樂形式的才能,而演奏的七首曲目都是可以帶領聆 聽者體驗令人振奮且清晰的音樂形式,是難得一見由現代電子與傳統樂器聯手較勁的表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