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冷血藝術?
沒有了血肉,我覺得機械美學反而專注於物件形象,當作品已表現出所欲傳達的意象時,多於的筆墨就該像贅肉一般,被畫家捨棄。我想以動畫卡通作類比,許多卡通情景同樣咔去了一些瑣碎的現實元素,如濃密可辨的髮絲,或是引人食慾的醬汁光澤,很容易遭到略去(如頁底的章魚燒卡通圖,僅呈現圓球形貌+烤紋);以上面馬列維奇的〈伐木工人〉為例,畫家僅使用:
半圓柱的形狀、雙色漸層以示物體深度→表達木材形象
眼睛、兩塊色調相同但相反漸層方向的色塊…… →暗示這些簡單物件集合起來可以建構出一個砍柴人的形象
改造的極致
線條與構圖再度被簡化、修邊(我認為已經走火入魔了!),改造的結果似乎喪失了個體該有的形象,反而比較像是……設計,藝術家利用一些圖形基本要素來傳達美感註解3、註解4,或許也是一種突破性的化約
然而這樣的化約風格是不是具有美感?就我而言還滿質疑的,這好比用數學或物理模型來解釋整個世界的運作一般。我的老師曾提起:數學的基本原則是「嚴格」和「抽象」,我想這些作品的概念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多半著墨於抽象的主題,再配上嚴格的基本單體、色調(例如平行線、矩形、有限而突出的用色)。一些人認為數學的美在於挖掘出它的幾何與規律,但這種形式的美又與山光水色的美有很根本的差異──就是不直觀、很難在剎那間引起共鳴。「冷血藝術」其實就跟很多現代藝術品一樣,就像一開始提到它們是加工改造後的結果,觀賞者得要透過自己的想像力,花功夫去理解、發掘,才得以抓到當中的美感。
在《現代藝術啟示錄》上找到的圖畫──蒙德里安〈百老匯爵士樂〉給了我一點靈感(這幅畫也被歸類於機械美學)。如下表它將爵士樂的音樂意象改造成黃、藍、白、紅四色平行線及矩形組合。在直觀上,我難以在乍看圖形的瞬間與作家產生同樣意象的共鳴,言下之意就是我無法得知他表現的是爵士樂。但是這幅圖的概念,讓我想到現在風行於智慧型手機的QR code,它利用一塊看似沒有含意的二維圖形,來表達一串有意義的文字或是網址。或者說我們在Youtube所觀看的網路小短片,分析到最後不過是有限的0和1組合。就我而言,像這樣以抽象的圖樣傳達具體的概念,是頗為創新的想法;至於它們是不是帶有美感?我想就見仁見智了。
結語
註解1:而「現代」一詞表現在藝術上的……描繪「當時」日常所見的人、事、物,有別於「過去」傳統學院派所承襲的古典主題和畫風,這等在當時具「反傳統」及「呈現當代」的藝術,皆可視為「現代藝術」的基本雛型。 《現代藝術啟示錄,P43》
註解2:該群藝術家競相以「機械」為主題……企圖透過藝術語言,營造出一種刻意的「機械美學」,用以追求現代藝術中的「機械」美感。 《現代藝術啟示錄,P102》
註解3:他(康丁斯基)認為藝術應表達某種精神上的反應。也就是說畫家要用線條、色彩、抽象幾何圖形為基本構成因素表達思想,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他相信透過大量不同色彩間的和諧運用以及形式的配合,藝術便可具有一種和音樂媲美的震人心魄的力量。 《偉大藝術作品背後的故事,P174~175》
註解4:馬勒維奇聲稱:「我轉變成一種形式上的虛無,並脫離學院派藝術積滿垃圾的汙潭。」《藝術與宣傳,P110》
參考資料
◎ 黃文叡 (2002)。《現代藝術啟示錄》。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 李予心 (2007)。《偉大藝術作品背後的故事》。台北:宇河文化。
◎ Toby Clark (2003)。《藝術與宣傳》。台北:遠流出版。
◎ 具有卓越才華和想像力的薩爾瓦多·達利
◎ 馬列维奇(十二)
◎ Malevich, Kasimir: The Woodcutter:
◎ QR Code Generator
◎ 抽象藝術不是寫實藝術的對立
http://www.prnetwork.cc/2010/08/31/%E6%8A%BD%E8%B1%A1%E8%97%9D%E8%A1%93%E4%B8%8D%E6%98%AF%E5%AF%AB%E5%AF%A6%E8%97%9D%E8%A1%93%E7%9A%84%E5%B0%8D%E7%AB%8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