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文山木柵Wesley Chen_看穿世界的X光
在攝影的前衛性單元裡有提到X光,這是我左手骨折的X光片。看過幾家醫院,每個醫師解讀的都不盡相同,突然覺得我的X光片好像藝術作品!
原來解讀X光片跟欣賞藝術作品是一樣的;真相只有一個,作者也有想表達的特定理念,卻因觀看者的知識背景、經驗及細膩程度而有差異,只是一個要負責任一個不用而已。很慶幸我們都是藝術界的醫生,可以任意的開診斷證明。
PS. 最後經證實,這張X光片有一處明顯的骨折加移位及三處較不明顯的斷裂,測驗一下,看各位有沒有當骨科醫生的潛力。
2008倫敦UVA數位藝術大展(~ 2008.12.04; 13:00-23:00)
網站:http://www.enavant.com/lightscape/
「2008倫敦UVA國際數位藝術大展」,特別聘請於2006年曾受倫敦V&A博物館邀請策展的英國頂尖「數位藝術團隊」United Visual Artists (UVA)。該展覽是UVA團隊繼2008年4月在香港與香港觀光局公開展出後,亞洲的第二場國際展出,更是首次在臺公開的大型國際「多媒體聲光數位互動裝置藝術作品展」‘Volume’。
本次展覽地點在板橋市新板特區「縣民廣場」,展出以光柱為地景,瞬間化身為一沒有實牆的建築空間,不僅是城市空間美學的重新佈局,同時可讓人漫步嬉遊其中,從遠處,更可看見人與空間地景的重新對話與互動。
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影像作業範例
Cindy Sherman. Untitled Film Still. 1978
2. 環(視)
3. 畫意攝影
Julia Cameron. Rachel Gurney, I Wait, 1872
4. 裝飾性拼貼
5. 攝影蒙太奇
6. 超現實物語(發現日常中的不尋常性)
Edward Weston. Pepper. 1930
7. 決定性瞬間
9.寵物攝影
推薦攝影十書
1. 攝影藝術簡史. 鄭意萱著. 藝術家出版. 2007
2. 觀看的方式. 約翰.伯格著. 麥田出版. 2005
B. 名著篇
3. 明室. 羅蘭.巴特著. 台灣攝影工作室. 1997
4. 論攝影. 蘇珊.宋妲著. 唐山. 1997
5. 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 班雅明著. 臺灣攝影工作室. 1998
C. 專題篇
6. 攝影與攝影批評家 : 1839年至1900年間的文化史. Mary Warner Marien著. 山東畫報. 2005
7. 論超現實攝影: : 歷史形構與影像應用. 游本寬著. 1995
8. 陰性顯影: 女性攝影家的扮裝自拍像. 遠流. 2004
9. 攝影學批判導讀. Liz Wells等著. 韋伯文化. 2005
10. 攝影評論學. 陳泰瑞. 貝瑞德著. 影像視覺藝術出版. 2008
2008年11月22日 星期六
叮叮噹的季節來了~
嗨各位親愛的同學們!
暖烘烘的季節到了ya~~
在西方,過聖誕節是年度大事,家家戶戶裝飾聖誕樹和採買送給親朋愛人的禮物~
我沒參與過國外的聖誕節,所以很想感染國外歡愉熱鬧的節慶氣氛就上網找了幾張照片,
順便試試一個新接觸的軟體功能-Photoscape(free!),
這個軟體使用起來簡單易上手,也深受很多網友的歡迎和愛用,
裡面有各功能就叫"拼貼",而我在這張圖片上使用的功能則是"版型",
軟體提供多種已設計好的選擇,只要把欲放進圖中的照片全部拖曳進來就可以形成很有感覺的畫面囉!!
在此預祝大家有個快樂和溫暖的聖誕佳節!!God bless!^^
備註:
成功灌好打開的畫面是英文版,需要另外灌中文版,打開即如圖。
**詳細軟體功能介紹,請見熱心網友的介紹,有詳盡的影音步驟介紹呢!
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史博館: 絲路傳奇—新疆文物大展 (2008.12.06-2009.03.15)
('樓蘭美女'復原圖)
「絲綢之路」是連結亞洲和地中海地區的東西貿易通道,東起長安(或洛 陽),西至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延綿七千餘公里。這條路穿越高山、大漠、草原、綠洲,把亞洲和歐洲連接起來。曾出現過波斯、馬其頓、羅馬、奧斯曼 等跨亞非歐的大帝國,發生了古代世界歷史上的許多政治、軍事大事。這條道路也誕生了至今仍影響著億萬人思想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絲綢之路在中國境內 約有1700餘公里;從先秦時,在中國西北部就居留多種部族,許多國家起伏興亡在中國的歷史邊陲間,在這個古來稱為「西域」的地方,發展興衰離合的異族文 明。漢唐時,各族盤據西北,日益強大,經過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衛青、霍去病的西域長征,終於開通一條通往西方的路。這條路能將中國的絲與瓷器運到歐洲, 也使歐洲世界的文明陸續傳入中國,故稱絲綢之路,而在唐代達到頂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居絲綢之路的要衝,由於氣候乾燥,地理環境 特殊,考古出土了很多保存完好的數千年以上的古物,有樓蘭美女、小河文化遺物及先秦的金器、漢晉織品、魏晉壁畫、唐代絹畫等,反映了古西域中大漠荒寒的壯 麗氣勢,對研究絲綢之路貿易、交通、異族文明、中西文化交流等均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新疆考古出土文物精采絕倫,曾應邀赴歐美及日本等國展出多次,創下數百 萬的觀眾紀錄。
根據展品的文化屬性進行介紹,計分 「羅衫錦履柳風新—絲路之美」、「胡旋漫舞凝絲竹—絲路跡痕」、「昇天後的瑰麗奇景—絲路之奇」、「異族多元文化的匯融—絲路古國」、「漫漫旅程上的庇祐 -絲路之神的奧秘」等5個單元,展出考古出土文物計150件。展品中最重要的,首推「樓蘭美女」木乃伊與唐代吐魯番出土文物,其間穿插各類品物,並借景還 原千年時空,以期美景重現。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人生騎車計劃
別人的過著 舒適安逸的學校生活 .他沒讀書 在炎熱的夏天 苦練 機車
每天一碗 魯肉飯 過活 黑白暗淡的生活..............................................
今天.他一一實現.挑戰自己的夢想.尤其是俄羅斯.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 可能騎車嗎 ??難道他不怕被搶….他不怕被XXX??他一直反覆的被詢問.堅決要去的他從不改變心意 .因為他早就花兩年的時間 搜尋相關資料.行前非常低調 從未向任何媒體曝光 一方面不希望這部掛著國旗 貼上TAIWAN 的戰車 在旅途上的無謂困擾..............
雖Tom與他並不熟識(註:同樣是2輪族.我是無引擎動力).但我強力推薦他的部落格.文字簡潔有力.尤其是照片實景報導記錄.若不久將來或下學期他們夫婦以神秘嘉賓出現在我們的聚會中.應該是可以期待的.
PS.請點入標題即可連結.另2007年時也有臺灣人騎自行車(單獨1人.無接受任何廠商贊助.完全自費)橫渡西伯利亞(因故改分段進行.另一種極限運動型態.仍在進行中.目前人在臺灣新竹).並全程自拍記錄電影.預定2009年再度前往完成.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2008年11月16日 星期日
第二次校外教學2008台北雙年展觀後感
A.有關其"缺席的"美學價值.待12月13日專題講座後.聽聽別人的聲音再過濾自已觀感.目前個人是偏向藝能技術的說法.
B.本展簡介最後一段結論.套句格言:聰明的人是不需要忠告.愚蠢的人做不到別人給他的忠告.所以會帶來微幅的震盪和傾斜就剩下先知不覺與不知後覺兩類族群.陀螺經過震盪及傾斜.轉速低的就會倒下淘汰.惟持續保有運轉能量.才可通過測試.那就是生命的一部份.
C. 全球化與全球在地化是不同的兩個專有名詞.發表於Yunnia的教學心得讀者意見中.
洪蘭教授演講
21世紀是個生物科技的世紀,腦功能造影儀器與技術的進步,人類大腦的神秘面紗終於一層層被揭開,使我們可以看見心智的內在世界;生物科技與基因工程等專業知識已經走出實驗室,靜悄悄地走進我們的生活。
如果你這方面的知識還不太多,書,洪蘭已經為你準備好了,請來閱讀。
洪蘭教授之譯作
生物科技《大腦的祕密檔案》,遠流出版公司 ,2002.02.20《透視記憶》,遠流出版公司 ,2001.09.15《腦內乾坤:男女有別,其來有自》,遠流,2000.9《尋找第一個愛滋病毒》,遠流,2000.2.01《基因複製--從複製羊桃麗看人類的未來》,遠流,1998.1.01《揭開老化之謎》,商周,1998.6.10 《大腦比你先知道》,遠哲,1999.8.31
心理學在教育上的應用
《0-3歲嬰幼兒發展研究彙編》,雷庚玲等合著,信誼基金,2000.1《活用智慧--超越IQ的心智訓練》,遠流,1999.1.01 《不同凡想--在一窩蜂文化中開拓創造力》,遠流,1999.1.01《學習樂觀‧樂觀學習》,遠流,1997.2.01 《天生嬰才》,遠流,1996.4.01 《心理學實驗研究法》,與曾志朗合譯,遠流,1997.10.01 心理學《華人性格研究》遠流出版公司 ,2001.08.24《教養的迷思》,商周,2000.10《改變》,遠流,2000.8《記憶vs.創憶:尋找迷失的真相》,遠流,1998.1.01《心理學(上)》,遠流,1997.9.01《心理學(下)》,遠流,1997.9.01《發展的認知神經科學》,信誼
語言學《語言本能》,商周,1998.5.01《詞的學問》,遠流出版公司
健康知識《講理就好》,遠流出版公司 ,2001.12《快樂就健康》,遠流出版公司 ,2001.02.01 《愛與生存》,天下康健,2000.1.25 科學新知《科學的桂冠》,王維強等合譯,智庫,1997.6.15 《腦中有情─奧妙的理性與感性》,遠流出版公司《腦在演化中》,遠流出版公司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文山木柵joyce蓮--以塞尚之眼看見另一個世界
以下就塞尚繪畫的特點,論述對現代藝術的影響:
(一)反映不同視角的觀看方式:
自文藝復興以來,構圖講究單點的透視法,藉以表現三度空間的真實感,設定繪畫的觀賞者為一特定的觀看角度。塞尚在不斷的觀察描繪靜物時,思考到在實際觀看物件時,我們會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查看欣賞,可俯視、可平視,可側視,並不固定於同一視角。於是他發展出自己獨有的靜物畫,那就是組合不同的視角於同一畫面之中。如此創新的手法,應用於傳統的靜物畫體裁,不得不佩服他的用心!而天才如畢卡索,看出塞尚獨有的觀看方式,更帶動『立體派』的風起雲湧。
讓我們再仔細的欣賞塞尚的靜物畫,你會發現:如果水果是那樣擺,那麼 水瓶就不是那個角度,如果水瓶是那樣放,那麼籃子的角度就不對,試著在家裡的桌上,用塞尚的靜物畫為藍本,實際操作擺放,你不但瞭解了塞尚,也瞭解了現代藝術的多重觀看角度。
在攝影術發明以前,繪畫以描繪自然、模擬真實為本。1839年攝影術發明後,繪畫的傳統表現方式面臨挑戰,受到光學科學解析的影響,『印象派』首先打破傳統的精細筆觸,純以色彩的短促閃爍筆觸臨摹自然。塞尚早期也學習印象派的技法,但他發現著重光線閃爍色彩,卻輕忽形式的密實與質感。他經由實際的觸摸觀察,內心的解析反芻,運用一種更為個人化的方式,那是使用小而有力的筆觸代替印象派的閃爍技法。此外,經由色彩與造型的密切和諧,產生密實的空間與深度之幻覺,如此顯現出物件的質感。
堅持特有的有力筆觸,表現內心對物件的情感,正是引導『表現主義』發展的方向。梵谷即是堅持個人獨特的大力筆觸、明亮色彩,表現內心的狂熱不安,成為表現主義的開路先鋒!如此深具情感的筆觸,不僅落筆在畫布上,也畫入觀賞者的心中。
(三)發現大自然的構圖乃是簡易幾何造型所組成:
早期傳統風景畫,是以17世紀自然寫實的荷蘭風景畫備受推崇,而19世紀『巴比松畫派』則強調清晨夕暮的森林中寧靜空靈氛圍。塞尚在巴黎居住幾年後,便歸隱至故鄉---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省的艾克斯鎮(Aix-en-Provence)。晚年他每天揹起畫具,獨自前往附近的山區對大自然寫生。身處山中的塞尚,不斷的思索要如何畫出自己內心體悟的一片風景。他不停地以聖維克多山(Mont.Sainte-Victoire)為背景的南法風景為藍本,企圖呈現大自然的清澄簡潔、穩定密實的結構美感。終於他解決了心中的難題,發現眼前所見的自然風景,是由簡易的幾何造型所組成:單純的立方體、圓柱體、三角錐體等互相排列組合,經由捨棄多餘的線條、褪去鮮豔的色彩,達到了和諧、秩序、安定的寧靜意境。
(塞尚作品 埃斯塔特的正午)
(畢卡索早期立體派的風景畫)
當你欣賞塞尚的風景畫時,再回頭觀看畢卡索立體派的繪畫,會發現幾何造型的排列組合是如此的相似!想想小時候愛玩的積木玩具,不正是陶醉於自由的組合排列嗎?立體派玩的正是我們小時候的玩具,這麼說來現代藝術也不難懂了。
(畢卡索立體派的成名作 亞維儂姑娘)
塞尚一生淡名泊利,捨棄光燦耀眼的巴黎,不盲從前衛的印象派技法,他選擇回到故鄉,孤獨地走一條自我堅持的藝術之路。這條藝術之路,是窮究畢生、近乎哲學思索的永恆追求。這種追求是試圖統合視覺與心靈的和諧寧定,畫出眼中所看不到,心中所體悟到的另一個世界。就讓我們試著以塞尚的心靈之眼,回頭觀看自己身處的環境周遭,你會發現自己已用現代藝術的眼光,看見了另一個世界!
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
開啟一扇多元美學之窗
時光荏苒,在社區大學開課已邁入第五年,而每一學期對筆者而言,就如同新的挑戰,既想要給現有學員連貫性的課程特質,也企圖以不同角度來看待藝術與美學的定義,規劃西方美術、當代藝術、藝術人類學、建築風格、聖經與神話、設計美學、攝影等主題,力求為學員開啟一扇多元美學的窗口。
因應全球化的趨勢,經常聽聞各國政府文化部門提出「廣納多元文化」的口號,口號喊得震天響亮,政策制定得有模有樣,若是公民美學素養上無法打破單一古典藝術的品味迷思,要做到實質地接受多元文化,恐難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依筆者觀察社區大學學員的學習現象,發覺對西洋美術史略知與喜好的學員來說,古典藝術的唯美品味要改變至當代藝術的前衛觀點,猶如難以跨越的一道圍籬,圍籬的高度則因人而異,然而只要對這些前衛觀點不再抗拒,再高的圍籬也隨時可能瞬間瓦解。對於抱持著好奇心踏入教室的新生(藝術入門者)來說,不妨一探究竟的學習心理,將自己的學養興趣歸零,暫且不論愛恨與否,僅問能否燃起對當代藝術與多元美學的知性火苗,猶如一張白紙,凡書寫必留下痕跡, 也像是一只海綿不斷地吸納,但筆者身為講師仍期待學員如海蚌,吸收各種美學養分,終究能吐納出美麗耀眼的珍珠。因此,筆者精心規劃如研究所進行的討論課程,由分組報告討論十幅畫,閱讀主題專書,到本學期的攝影影像創作,從這些研究創作的活動當中,使同學體驗到閱讀對於學習的重要性,當深入探討某一主題,愈發察覺樂趣無窮而無法自拔,最後藉由創作的遊戲性與表現性,體現對生命的態度,抒發個人的情感,如此更可貼近藝術家的思維世界,亦會如德國藝術家波依斯所言「人人皆為藝術家」的潛能性,發生在你我的身上。
接受多元美學的心態,首先將自己全然放空,回歸到兒時對外界事物的探索狀態,不斷地提出「為什麼」;再者,返回成人的理性思考,將所習得的知識咀嚼為自身有意義的內涵,如此多元文化才能與個體有深刻的生命連結,而非僅是全球化下所產生影像爆炸的曇花一現。抱持著這種開放的態度學習,即使旅行舊地重遊,亦會以嶄新眼光尋找未曾探訪的驚奇角落,不同的時空情境閱讀同一本經典作品,亦會別有一番滋味。人文藝術學養絕對無法以技術性的速成來培養, 需要多年的各類人文美學教育發展使能孕育所謂的「成果」,期待開花結果若過於殷切,可能僅是一些過於浮誇的數據,不如多鼓勵市民參與這類人文課程,並與這些文化機構所辦的節慶與活動有所連結,如此始能達到寓教於樂的「成果」 。
大安社大_阿光: 牽引記憶的弧線
抽象的肢體動作,揮灑出人性中不可解釋的美好
保羅泰勒舞蹈團在當日演出的舞碼有三齣,分別是意象、變與普羅米修斯之火。其中令我感受最深刻的是第二齣的“變”,它以美國六0、七0年代流行的音樂作為襯底,前後兩段藉由當時DISCO舞廳風行的舞蹈,表現出當代所流行的嬉皮、龐克、迷幻藥與複雜的男女關係,在中段時卻呈現出異於前後段的祥和氣氛,彷彿是童話夢境中才有的寧靜與美好,兩個舞者在你一來我一往的交流與扶持的橋段,似乎在訴說動盪、反戰的年代中,人們亟欲回復平和與友好的渴望,這也正是最令我感動的部份。
在保羅泰勒舞蹈團舞者的舉手投足之間,我們可以發現一些經過簡化的芭蕾舞姿;透過舞者以肢體在空中劃出的優美弧線,彷彿也勾勒出人性中最圓融的情感交流;然而這樣的氛圍,卻是任何語言、有形物體與先進科技所不能表現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在當代館數位藝術展的課後討論當中,曾提及數位藝術的表現給我冷感的說法。畢竟,當兩個個體在接觸的一剎那所感受到的情緒,不論是溫馨的、悸動的還是拔劍張孥的,都是我們用任何語言、有形物體與先進科技所不能解釋清楚的感受,即便我們有清楚表現感受的呈現方式,但也總是會被誤解或不能理解,不是嗎?
在“變”的演出中(尤其是中段的表現),我數度感受到一股“期待渺小的美好”般莫名的感傷,這樣巨大而沈重的情感流瀉,曾經在過去欣賞米勒的“拾穗”有過。我倒不是說“拾穗”本身是多麼渺小的美好,而是在紛擾的歷史與現今,人們不斷自私的追求一己的權力與慾望,有誰還記得舊約聖經路德篇當中的“大愛”表現?而這大愛的表現,正是我所謂“渺小的美好”。反觀“變”的中心思想─不變,在歷史變遷的河流中,“平靜與祥和”又何嘗不是期待渺小而美好的“不變”........
牽引記憶的曼妙樂音
除了“變”所展現的意象,另一個感動我的原因,就是它貫穿全本舞碼的美國六0、七0年代音樂。觀察我近日來聆聽音樂的習慣,似乎對六0、七0年代的樂曲有所偏好,尤其是Scott McKenize的San Francisco。若要說生活經驗的關連性,在我出生的年代正與所謂的嬉皮文化擦肩而過,僅剩的只有電視裡明星的大波浪髮型與喇叭褲裝扮,真正的感受只能說是微乎其微,又怎會在我的心裡起了如此大的漣猗呢?
這樣的情形要追朔到過去青澀的高中時期,我曾看過的電影“阿甘正傳”,其中女主角在酒吧裡,僅抱著一把吉他悠揚地輕唱著“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而這樣橋段的故事背景就正是六0、七0的嬉皮年代。
它的歌詞有一段是這麼寫的,
“All my memories gathered round her
Miner's lady, stranger to blue water
Dark and dusty painted on the sky
Misty taste of moonshine
Teardrop in my eye”
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我所有的回憶都圍繞著她─礦工的淑女、藍色河流的陌生人、塗滿了黑與灰的天空和朦朧的月光,淚水在我眼眶中打轉”。
回歸到電影阿甘正傳當中的女主角,這首歌似乎成了她意欲回到年輕時單純天真的心情寫照,也是對於時光一去不復返的悼念;而這首歌在當時也藉著吉他伴奏的單純旋律與John Denvor澄淨而高亢的嗓音,道盡了大部分人期待渺小而美好的渴望。
也許這一部份的感動,正是藉由音樂引發我對電影情節的記憶,從而觸動對生活經驗的感受;畢竟,回憶起襁褓時期的安詳與學生時期的純真,對照現今的我,不論是Scott McKenize的“San Francisco”、John Denvor的“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還是Simon & Garfunkel的“Scarborough Fair”,都成了我追悼過往的安魂曲。
行文至此,我開始發現“感動”是無法言喻也無法具象的。假使你對一張相片、一場表演、一個行為、一曲樂音有所感動,絕對不是因為畫面或樂音本身帶給你的震撼,而是因為你思緒的某一部份與它產生了連結的化學作用,這樣的思緒也許來自於個體對生活經驗的感受、學習過程中對美的定義、過往記憶對好惡的評判(包含視覺、聽覺與觸覺等等)。
然而上述的一切,再多的形容詞也無法清楚的表達,再精湛寫實的影像也不能完整的呈現。因為,每個人的經驗、評判與定義都有程度上的差異;就像是“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有人陶醉於John Denvor的樸直高亢,有人著迷於阿甘正傳女主角的真情流露,也有人享受小野麗莎的輕盈愉悅,音符的曲線形狀會因為當下的情況、過往的記憶與生活經驗有所不同,美好弧線的筆觸、曲度、流暢度也會因人而異。
大安社大_賴慧卿: 名牌藝術、名牌台灣
名牌藝術、名牌台灣
有一天在電視上看見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談到台北飯店的服務品質,他說:「台北沒有成為國際級城市的條件,因為我們缺乏接待大國總統或總理級的經驗,使得我們的服務水準無法提高到國際級的水準」。或許有人不贊同台北沒有成為國際大都市條件,但從這次台北同時舉行的兩大畫展~~米勒&畢沙羅畫展,讓人不禁要反省,台灣人(或台北人)準備好與國際接軌了嗎?而台灣真得準備好要立足在地球村了嗎?
因為米勒的「拾穗」「晚禱」在世界的知名度很高,所以小小的歷史博物館擠滿了愛藝術的人,好奇的人,趕流行的人,一天開放10小時,還是很難消化參訪的人潮,不但毫無欣賞名畫的品質,導覽的志工差強人意的功力也讓人不禁覺得---米勒畫展真是一場重要的藝術廟會,除了熱鬧,週邊商品大賣、門票銷售熱烈外,主辦單位對一般參訪民眾在藝術的教育上做了什麼貢獻?
反觀在台灣沒什麼知名度的畢沙羅,展覽現場門可羅雀,反而讓人可以舒服的、氣定閒情的欣賞畢沙羅的精緻的作品,其中有幾幅米勒的素描,更可以比較並欣賞兩位大師在素描上不相上下的功力,甚至他的油畫無論光線、下筆、或色彩上的精采功力都不比莫內或秀拉差,但參訪的人真得太少了,為什麼?可能對大部份的台灣人而言,「畢沙羅」這品牌熟悉度低,參與的感就及虛榮感無法滿足。
台灣媒體不斷報導那些名人或觀賞者在擁擠、沒秩序及動線差的環境為米勒的「拾穗」或「晚禱」掉下感動的眼淚,且全台灣老老少少一致同意米勒的畫帶給他們無限的感動(或者是滿滿的虛榮),但卻沒人在乎,同樣也有觀賞者因畢沙羅的畫帶給他們莫名的感動,也因參觀者少,相對的寬廣、安靜、無障礙的展覽場讓觀賞者有一個難得舒服的賞畫空間,並深入的認識這位被大部份台灣人所忽略的印象派大師。
台灣是一個包容性很大的國家,但太追求速度及品牌,我們的民主政治形成很快,政治人物要有魅力,不用有能力,我們的電子科技進步很快,但永遠幫別人代工,但文化及藝術的東西無法填充、無法講求速度,這要時間累積,深根的藝術文化教育,及政府全民長期精神及金錢上的支持。
藝術欣賞的養成是要普及化及生活化,而且要被尊重及被教育才會提高人們對藝術的尊重及敏感度,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在他的著作--「做自己或別人生命中的天使」中提到『當你懂得欣賞藝術,有一天當空虛無聊的時候,有一天心情鬱悶的時候,藝術會成為你最重要的生命伴侶。』,台灣除了救股市、兩岸問題、藍綠對決外,將來還留下什麼增長智慧的資產來陪伴我們自己及後代子孫???
大安社大_徐大:與藝術為舞
置換音樂為思想
思想舞姿為藥品
看著沒有眉毛的醜女夢娜麗莎
想辦法解釋她是笑容最美的女人
穿過普普大師可笑的頭髮
看著各國一成不變單板的建築
付予華麗名詞
支解衝突
強制思想
很醜的叫藝術
美艷的叫俗氣
無聊的叫內心
突兀的叫時尚
單板的叫沉醉
甚至死亡的叫美學
新哥德 巴洛克 南加北 壓時空
思想白加意念黑變形式美感
連知識背景
研磨感情
咀嚼智能
想像數位動物
講內容 說材質 論光線
視覺像遊戲
人體是符號
變形比喻 比喻變形
理智過濾感情
感情再過濾理智
一切都變的尷尬
人愛人是世界
人欺人是世界
人殺人是世界
人吃人是世界
雌雄同人是世界
何是世界
穿過指頭
看到一段一段分解的空間
似乎可用眼睛抓到
不被影子遮蔽的幻燈片
古人坐在我旁邊
藝術坐在我旁邊
而我
支解它的構造和玩弄它的唇大安社大_Angel: 全球金融風暴無情
全球金融風暴無情的肆虐下,有劫後餘生的感覺,想到要交報告不知從何下筆。在金融業服務數十年,第一次覺得如此無力感,我必須坦白這學期較不專心。
這一期藝術與攝影,是視覺藝術的其中一項,比較接近日常生活攝影技術它包括曝光、採光、運用鏡頭、角度構圖…..等但技術不是藝術,技術和藝術是互為因果,相輔相成。一件好的作品它必須充滿情感、意象、可以激起欣賞者的喜、怒、哀、樂的情緒有其可觀性及欣賞性,我現在屬亂拍階段,離作品還有一段距離,這次的校外教學,也非常新鮮。
”數位藝術”所謂的數位時代的意涵:一方面是以無限延伸電子的精確運作為基礎,一方面是以人的感知活動透過介面格式化的全新經驗來體現;其中一項作品是意大利媒體藝術家和建築師,桑妮亞.希拉利(如果你靠近我一點)這件互動表演是探索身體環境和以身體為介面的互動作品,追求超越互動者表層肌膚的互動,人站在感應地板上,就像人體天線一般功能,當有觀眾靠近或接觸,肢體的動作就會造成電磁場的波動,展場周圍的投影幕會將電磁場波動的變化,透過電腦即時運算生成的影像投影出來,依據個體間的相對距離來與聲音和影像互動這件作品是讓我印象最深刻且有趣的真不知未來會有什麼令人驚豔的發明。
2008年11月9日 星期日
文山木柵_ ju:蓮花
為了她, 摸黑起床,摸黑出門,摸黑啟程。
因為清晨第一道曙光之後的短暫時間裡,
才能捕捉到她最燦爛的倩影。
然而這些都不是最美麗的畫面,
最美的,其實是心靈的悸動。
曾幾何時,總是不計代價的奔波,只為她癡狂。
做的也只是:如痴如醉的凝視。
這就足夠了,
愛就是這麼簡單,這麼純真。
帶著滿滿的幸福踏上歸途,回到遙遙的來時路。
一路上,想的是她,念的也是她。
下回一定再來看你,就如我們的約定。
2008年11月8日 星期六
極簡印象部落格
部落格描述:這是個喜愛風景、人像、生態攝影的交流空間!在此也希望能認識更多喜愛攝影的朋友,一同交流學習!2005年踏入攝影的世界中,我已開啟了第三隻眼~攝影眼。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萬千變化,讓我對這視界有了新的一份感覺~我是攝影新手,還在找尋你我週遭的生命力~並努力用相機記錄那份記憶裡的美好~
PS.台北市立圖書館松山分館(八德路松山火車站附近)是以攝影書籍為館藏特色.請多加利用閱覽.
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2008年11月2日 星期日
~~ 生 命 之 環 ~~ 連作攝影.大同社大Tom攝
2008年新社花海活動11/8~12/7
今年花卉種類仍然以一串紅、鳳仙花、波斯菊和向日葵花為主角,比較特別的是今年還增設了菜區,展示大山城的各式蔬果瓜類,藉由花海的活動同時也推廣台灣的農業,讓民眾多多認識我們的在地農產,除了娛樂更多了教育意義。今年活動範圍由原本的新社擴大至台中縣、苗栗縣山城地區(包含新社、東勢、石岡、和平、卓蘭等五鄉鎮),參與單位涵蓋地區內鄉鎮公所、農會、產銷班、休閒農場、農業達人、民宿,休閒餐廳等。期望吸引民眾前來賞花、愛花,進而深入的遊歷整個台中大山城,將花卉融入於社區、生活之中,在賞花之餘,可以到台中山城來體驗美食、欣賞文化、住宿休閒來一趟深度的知性之旅。
PS. 點入標題可連結相關網站.